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興達電廠爆炸 曾文生:確認管線法蘭洩漏

NOWNEWS今日新聞

更新於 7小時前 • 發布於 7小時前 • 記者鍾泓良/台北報導
▲至於興達新1號機、2號機何時可以恢復運轉?曾文生說,新1號機確實已經併網,而新2號機還在測試階段,如今兩部機組都在高雄市政府要求下暫停運作,他表示,1號機所受到影響較少,要恢復必須要經過安全盤查,原本11月底12月初要併網的2號機則要經過機組維修,而兩者都必須要在高雄市府確認安全情況下才會啟用。對於大林電廠5號機是否已經啟用,他表示,台電確實已啟動緊急備用機組,將會視整體供電情況,決定是否併聯。而1號、2號機進度延宕是否會影響到南科用電計畫,曾文生說,高雄近期招商有成,包括台積電等都進駐,但是南科本來有其他的用電計畫,如民營電廠森霸電廠等,並不會受到這次意外影響,如果南科未來有更多用電需求,屆時台電會做出更多規劃。(圖/台電提供)

[NOWnews今日新聞] 台電高雄興達電廠昨(9)日晚間20時因為天然氣洩漏發生爆炸意外,經過19小時,台電董事長曾文生今(10)日下午15時說明,經查已經確認是新1號機、新2號機中間,天然氣加熱器下游管線,位於管線與管線連結的法蘭出現洩漏,後續將會進一步確認原因。
曾文生下午說明,因為興達電廠試運轉機組沒有做好安全管理工作,造成居民恐慌,是台電失職,對此感到抱歉,而台電承諾今天也會對外說明初步調查結果。
台電今天上午經過調查,比對燃燒痕跡後,確認天然氣瓦斯洩漏點是位於新1號機、新2號機中間,天然氣加熱器下游管線,位於管線與管線連結的法蘭(用於連結兩段管線或管件的金屬構件,通常以螺栓鎖固,並夾入墊片以確保密封),產生洩漏,初步判斷兩建築明顯燃燒痕跡,天然氣就沿著建物之間往上串,但主要設備並未起火。

▲針對法蘭真正洩漏原因,台電今天尚無法將管線部分拆開,待現場搭架完成後,透過拆除、內視鏡等方式才能進一步檢視法蘭洩漏原因,預計會等到明天進行安排。(圖/台電提供)

針對法蘭真正洩漏原因,台電今天尚無法將管線部分拆開,待現場搭架完成後,透過拆除、內視鏡等方式才能進一步檢視法蘭洩漏原因,預計會等到明天進行安排。
他也還原,昨日電廠發生意外的時間點。
19時57分:偵測到天然氣洩漏
19時59分:關閉天然氣並進行緊急疏散
20時05分:管線內殘留天然氣發生燃燒
20時06分:消防局收到通報
20時24分:消防局抵達現場
20時40分:火勢完全控制

對此,他強調,以同仁反應速度及判斷,認為昨天雖然發生意外,但是緊急疏散作業程序都相當明確,但認為還有精進空間。
針對興達電廠爆炸所造成災損部分,台電將會一一訪視周邊地區,並且負起全部賠償責任,也會安排時間繼續親自拜訪里長,將里長意見改為具體改善政策。至於當地里認為台電沒有第一時間通報里長,他表示,過往都是以「距離」來作為安全設計依據,經過這次經驗,台電未來可能會考慮用細胞簡訊等方式來迅速通報周邊地區。

另外,在野黨批評興達是因為配合非核家園,趕工才出現意外,國民黨立委黃健豪更稱,有爆料者說興達電廠會出現天然氣外洩是因為焊接工程出問題。
對此,曾文生再拿出圖片指出,法蘭是由螺絲上鎖,並無焊接工程,詳細洩漏原因還必須要再確認。他也表示,興達新2號機原本規劃可調度時間就是在11月底、12月,所以一切都是按部就班。
針對昨晚台電說明不周延,他也提到,昨天晚間台電尚無法進入現場調查,無法第一時間掌握實際狀況,也希望可掌握正確資訊再對外說明。但他也坦言,第一時間疏於對外說明狀況,讓他對於高雄市副市長林欽榮及現場記者感到抱歉,已經提醒台電同仁再加強溝通,當發生意外時,就必須清楚對外說明火警範圍、人員傷亡等資訊。

而針對有當地民眾稱在16時就聞到異味,曾文生對於這件事情感到意外,因為電場所使用的天然氣是無色無味,而依照同仁在洩漏2分鐘就關斷天然氣的程序,不太可能洩漏3小時還繼續作業,將會再進一步了解實際狀況。

立即加入NOWnews今⽇新聞官⽅帳號!跟上最HOT時事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理財相關文章

01

2025蘋果秋季發表/8大亮點+台灣售價曝!史上最貴、取消這配色果粉崩潰

三立新聞網
02

SEMICON Taiwan 2025 登場!台積電與輝達都關注「矽光子概念股」一次看

科技新報
03

緯創(3231)、廣達(2382)、聯電(2303)...避九月魔咒,15檔個股宜「居高思危」:AI族群回檔才是買點

今周刊
04

泰山前董事會糟了!處分全家股權、投資街口、擴建包裝水廠3決議 全遭法院判無效

太報
05

認了失職!台電董事長曾文生致歉允檢討 興達電廠天然氣洩漏點曝光

太報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