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美債投資人復活了?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一度跌破4% 專家:應留意匯率風險

信傳媒

更新於 1天前 • 發布於 1天前 • 葉佳華
有「全球資產定價之錨」稱呼的10年期美債殖利率近期大幅回落至4%左右。(攝影/徐岳鋒)

美國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達2.9%,儘管符合市場預期,但年增率也創下7個月來最大升幅;在就業市場疲弱的背景下,市場普遍預料聯準會(Fed)下周將啟動今年來首次降息。美國公債殖利率(11日)應聲走低,10年期指標公債殖利率盤中一度跌破4%,創下今年4月川普關稅解放日以來首見,目前10年期公債殖利率約在4%左右徘徊。

華爾街上周還在擔憂30年期美債殖利率可能升破5%,但近期受到聯準會將降息預期,以及擔憂美國經濟成長放緩,作為「全球資產定價之錨」的10年期美債殖利率也大幅回落,這一波10年期美債殖利率從9月2日一度來到4.3%快速下滑,11日一度跌破4%,創下今年4月7日以來新低。

由於公債殖利率與公債價格呈現反向,當公債殖利率下跌時,債券價格就會上漲;反之,當公債殖利率上升時,債券價格就會下降。因此這一波10年期美債殖利率下跌,也讓部分長債ETF投資人報酬率終於逐步轉正。

2大力道推升10年期美債殖利率下跌

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接受《信傳媒》電訪時談到債市,他指出,這一個月多以來主要是反映聯準會降息預期,這當中有兩個主要力道,一是川普高喊「大降息」,甚至積極將手伸入聯準會,包括開除理事庫克、又提名理事候選人米蘭(Stephen Miran),最快下周一(15日)將獲參議院確認。

第二個力道則是,美國經濟數據,尤其是就業市場數據表現疲弱,林啟超指出,美國勞動市場供需情況特別明顯,從2022年勞動市場供需缺口高達500萬人,需求遠大於供給,產生供不應求;但今年7月供需缺口(需求減去供給)已轉為負值,也就是供過於求。

另外,美國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2.9%,尚未突破3%。林啟超解釋,對等關稅效應確實讓民生必需品價格有上漲,但商品本身占CPI權重並不高,其中又包含新車及二手車,因此反映在CPI的比重不高;其次是油價近5個月與去年同期相比已下跌15~20%,油價下跌也抵消對等關稅造成部分物價上漲;另外,CPI權重以服務業最高,其中房租占比最大宗,而房租也呈緩步下滑趨勢,因此讓整體CPI沒有明顯的上揚。

短天期公債利率與聯準會亦步亦趨,但長天期變數多

「從通膨向上風險跟景氣下滑風險來看,目前應是景氣下滑風險大於通膨向上風險。」林啟超說,市場開始預期景氣因素讓聯準會啟動降息,另外,明年5月中美國聯準會在主席鮑爾任期結束後,川普應能掌控7名理事會成員中的多數席位,很可能往「大鴿派」的方向發展。

林啟超指出,這也是為什麼期貨市場開始反映到2026年底,聯邦資金利率預估可能會降至3%、也就是6碼左右的幅度。

但林啟超點出,2年期以下的短天期公債殖利率近年來基本上與聯準會利率亦步亦趨,但10年期公債殖利率的走法會跟短天期不太一樣,原因是10年期公債殖利率影響層面大,除了降息因素之外,也跟美國財政部債務規模有關,包括海外各國及央行對美債需求看法。

林啟超:債券無罪,持債損失在於匯率!

林啟超認為,上一次4月10年期公債殖利率跌破4%時,當時的期貨市場大約就是反映的是聯邦資金利率預估至3%左右的水準,假設期貨市場的預測沒有進一步下滑,推估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下跌的空間應相對有限;但他也說,如果經濟景氣進一步走向衰退,造成期貨市場預測利率進一步下降,屆時10年期公債殖利率就有可能跌至4%以下。

最後林啟超說,台灣大部分長債投資人在過去這一年的投資,如果是購買「以美元計價的長債」基本上應該沒有損失了,但台灣大部分持債造成損失都不是因為債券本身,而是匯率因素,他強調「債券無罪」。但當投資人買美債,換回台幣後,就不見得賺錢,不論是否要出脫,就要注意匯損是否吃掉美債獲利。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理財相關文章

01

台股本周譜八大驚奇:笑納25K刷新高、上市市值衝82兆、台達電躋身2兆俱樂部

anue鉅亨網
02

銀行帳戶「轉錢給自己」竟然也會被凍結!行員跳出來內幕都說了

太報
03

醫療費大通膨3/罹癌至少要準備200萬! 急診醫師揭醫療險投保順序

鏡週刊
04

「夫妻贈與免稅」為何老公送她千萬被課遺產稅?「忽略1事」誤會大了…律師:這些贈與都要繳稅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5

吳怡霈曝「2檔金融股」驚人股利!無痛下單iPhone 17

民視新聞網
06

大樂透頭獎3.15億元1人獨得!獎落台中市 店家曝:「招財貓」一直來

三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