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髦老爸們都怎麼穿?GQ編輯分享14條從父親身上學習到的穿搭哲學!
俗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如果你從小耳濡目染父母的穿衣品味,那麼想必你也會是個注重穿搭的人。畢竟,風格是會傳承的—就像歷史不斷重演,時尚趨勢也總會強勢回歸。那些曾經風靡父母年代的流行元素,如今反而成為備受追捧的復古指標。
我對這件事最深的體會,是來自我父親對西裝的講究。他對細節一絲不苟,袖長和褲長非得精準落在正確位置才行。耳濡目染之下,我至今也無法忍受剪裁不合的正裝。那種對細節的執著,早已成為我風格的一部分。你是否也曾經從父母身上,得出某種獨特的穿衣哲學?以下盤點 14 個 GQ 編輯從父親身上繼承穿搭智慧!
第 1 條:讓自己進化
乍看之下,我父親年輕時的風格與 60 年代輕盈簡約的卡通形象如出一轍—從一個帶著頑皮笑容、繫著常春藤窄領帶的前輔祭小男孩,瞬間變成一位蓄著及肩長髮、穿著格子襯衫、坐在 Big Sur 岩石上的山林漢子。但事實上,他的風格轉變其實是循序漸進的。他當時常常穿著牛津襯衫去公園聽免費的音樂會。常春藤風格的核心精神多年來始終如一—長髮、皮革背心和八字鬍則是逐一新增的,這些新元素融入他原本的學院派風格,相輔相成,而沒有完全取而代之。
我想我從他身上學到的是,風格上的實驗不必犧牲核心理念—在穩固的基礎上,就有足夠的空間可以即興發揮。他回憶道:「當我正處於常春藤風過渡時期,我開始喜歡上皮外套。我會穿很多牛仔布襯衫,還有比較寬的皮帶。我那幾年很常穿 Red Wing 的靴子。這些穿搭的關鍵,是你要確保它們舒服,而且方便活動。」—Martin Mulkeen(全球商務品類總監)
第 2 條:投資持久的東西
我對精品的熱愛,必須「歸功」於我老爸。直到現在,他對我介紹的新品牌仍然興致勃勃,對我太太推薦給他的保養品也愛不釋手。他說:「我真的很喜歡找到那些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美麗單品。」他特別提到 Zegna 的運動外套、Corridor 的襯衫,以及 Church’s 的鞋子是他的心頭好。當然,身為 GQ 鐘錶編輯的老爸還補充道:「我每天都會根據心情或場合佩戴一支合適的手錶。」—Cam Wolf(GQ 鐘錶編輯)
第 3 條:配件、配件、配件
我父親一直都很注重配件。無論是金錶、長項鍊,還是單顆鑽石耳環,他總是會戴滿一身浮誇又有型的配件。我從小就看著他的舊照片,穿搭一套比一套高調搶眼。每當我問他當時怎麼會穿成那樣,他總是輕描淡寫地說:「穿得好,心情就好!」或者是:「那時候流行啊!」我對標誌性飾品的熱愛,毫無疑問是從他那裡遺傳來的。我甚至可以根據他戴的手錶判斷照片是哪個年代的。 ——Tyler Austin(GQ 時尚助理編輯)
第 4 條:精心打扮
我爸大概是我認識的所有人中最有品味的了—也是最不會拿這點來說嘴的人。這對愛打扮的人來說其實滿少見的。他說話非常謹慎,就像侍酒師為溫和的古達乳酪挑選剛剛好的薄酒萊一樣,而他的穿著也同樣講究,這是他一貫的原則。他常說:「不論你今天是要去上班、逛超市,還是只是在家躺在沙發上,都要有意識地穿衣服。這是你一天當中難得可以展現創意的機會,是表達自我、為日常灰色的瑣碎注入一點美感的時刻。」當然,他也提醒:「有時候這代表你可能會成為全場最會穿的那個人—一群 T 恤中唯一穿 Polo 衫的,一群帽 T 裡唯一披著開襟毛衣的,或者一片空蕩蕩的脖子中唯一繫著領帶的人。」
如果這一切聽起來有點太複雜,那麼他接下來的建議就簡單多了:「穿襪子。」我爸說:「襪子是一個價格便宜、又不會太高調的單品,可以展現顏色、色調與質地。還能保暖、防潮呢。」—Avidan Grossman(GQ 資深商業編輯)
第 5 條:打扮也是一種風格
我已故的父親一輩子都在開車:開卡車、巴士、計程車,甚至是賽車—只要有四個輪子,不管是為了謀生還是追求快感,他都會開。他既瀟灑又講究風格,不跟他學穿搭根本說不過去。雖然我沒能遺傳到他駕馭八字鬍的天賦,但他的穿衣風格倒是成了我長大後的穿衣典範:60 年代的短袖襯衫、筆挺的 Levi's 牛仔褲,搭配一頭整齊的爆炸頭。—Gaylord Fields(GQ 文案經理)
第 6 條:整潔至上
我的祖父 Dr. Alfred Mutchnik 一向以他保養得無懈可擊的雙手聞名。如今已經 101 歲的他,仍每週固定去美甲沙龍報到。1924 年出生於加拿大溫尼伯的他,父母是來自東歐的猶太移民,家境十分清寒。他說自己年輕時並不特別在意穿著,但「端莊與整潔」始終是人生準則。他對整潔的堅持,在他服役於空軍期間、以及後來於都柏林攻讀外科醫學的經歷中更加深化。他常說:「想像你要去面試,如果你穿得體面又簡潔,別人會從你的外表聯想到你工作的態度。」
儘管他對外在打扮始終抱持著相當低調的態度,但在我看過的每一張照片中,他的打扮都散發出一種無可否認的優雅,甚至帶點瀟灑氣場。他總會笑著說:「重點不是衣服本身,而是你如何去穿它們。重點在於你的儀態!如果你站得挺直有精神,穿什麼都會顯得合身得體。」—Sasha Mutchnik(GQ 資深社群總監)
第 7 條:輕裝上陣
在我童年時,爸爸的衣櫥中幾乎只有兩種顏色:黑色和灰色。他說:「我每年有 7、8 個月的時間都在出差,穿衣服要能快速搭配。無論去哪裡,我行李裡的衣服永遠是黑灰色,這樣最實穿,也不用動腦想太多。」雖然我和他正好相反,總是熱衷於大膽的色彩和圖案,但我確實繼承了他對打包效率的執著,還有那種絕不託運行李的堅持。現在我行李箱裡的每一件衣服,幾乎都可以搭配出好幾種組合。—Yang-Yi Goh(GQ 資深時尚編輯)
第 8 條:做你自己
對我來說,要明確說出我爸怎麼影響了我的穿搭其實有點困難,因為他影響了我整個人。不過或許,這就是答案。他教會我無論何時都要做自己,而其他一切自然就會隨之而來。除了小時候討論要穿什麼去踢足球之外,我們其實很少真的聊過衣服。但如果說穿著風格是一種自我表達,那我們其實一直都在聊這件事,而且至今仍然如此。我已經等不及要跟他分享,現在居然有年輕人把足球釘鞋當時尚單品,直接穿著走在街上,我敢肯定他一定會被逗笑的。—Keir Novesky(全球設計總監)
第 9 條:皮帶、襪子和鞋子應該相互搭配
我小時候常常看到爸爸穿西裝、打領帶出門上班。身為一位辯護律師,他必須在法官和陪審團面前展現出令人信服又有說服力的形象,而這就包括體面的外表。畢竟,誰會想聽一個穿得亂七八糟、腳踩棕色皮鞋、搭配黑皮帶和白襪子的律師說話呢? —Matthew Roberson(撰稿編輯)
第 10 條:永遠不要模仿名人
我爸說:「永遠要聽你小孩的意見。他們對你穿著的反應直白、毫不留情,雖然可能會讓你覺得刺耳,但說到底,真話總是不好聽。況且,你自己也知道你偶爾飾品戴得太超過。誰知道呢?說不定有天他們真的會進《GQ》工作。」
「還有一點:絕對不要試圖模仿別人的帥氣。是的,Pedro Pascal 穿什麼都好看,但你不是 Pedro Pascal。你也沒有 Jon Hamm 寬大的肩膀,更別說什麼在臉上刺青學 Post Malone,那只會讓你在家長日現場丟臉。如果你的人生目標是模仿 Timothée Chalamet 那種文青宅男風—麻煩照照鏡子,你看起來像他嗎?還有,無論如何,千萬別穿得正經八百卻光著腳出門。Pedro 可以駕馭那種造型,但你?只會像個出門時忘了穿襪子的傻瓜。」—Roxanne Behr(GQ 全球創意總監)
第 11 條:堅持有效的穿搭公式
談到穿搭風格,我爸走的是輕鬆隨性的多層次風。經過多年職場正裝生活,他現在樂在其中地享受居家工作的自由。對他來說,「乾淨的襯衫就是好襯衫」,洗衣費也幾乎省光了。這些年來,我相信自己在時尚方面教會了他一些東西。但他終究還是會回歸他的固定穿搭:多口袋短褲搭配 New Balance 球鞋,這就是典型老爸風格。 —Haley Gilbreath(GQ 時尚編輯)
第 12 條:好衣服要一直穿下去
我從父親那裡學到最重要的穿衣哲學就是:如果你真的喜歡某件衣服,就穿到它徹底壞掉為止。現在我爸媽家的車庫裡還掛著一件鴨絨帆布的 Carhartt 連身工作服,那件衣服這輩子大概經歷過兩英里厚的雪—但他們現在住的地方根本不下雪。只是那件衣服現在已經被穿到有種完美的破舊感,扔掉它簡直是種罪過。—Gabriel Thomas Conte(GQ 資深網站製作人)
第 13 條:選擇固定制服,找到內心的平靜
我爸 Matt 和他的弟弟 Chris 有一張拍得超棒的照片,是 1972 年秋天在 Wesleyan 大學新生宿舍前拍的。照片裡,我爸穿著一件淺棕色的外套,搭配深色鏡框眼鏡和深藍色牛仔褲。我叔叔則是穿著亮色系的格紋法蘭絨襯衫和咖啡色燈芯絨褲。我這輩子沒看過這兩人擁有這麼多頭髮。
我爸和叔叔從小就熱愛露營、健行、攀岩和划獨木舟,就像我爸說的那樣:「我穿衣的方式是想創造一種我在戶外的感覺。」當他們進入職場後,也各自換上了新「制服」:我爸從事公共衛生領域,是一名醫生,平日工作時會穿牛津襯衫、針織背心,必要時會搭領帶,下身則是 Lands’ End 的褲子。一回到家,他會立刻換上大地色的 T 恤、工裝褲和登山鞋。而我叔叔 Chris 則是在 90 年代網路熱潮中創立了一間科技公司,他非常早就擁抱了所謂「科技創業家」的打扮哲學,開會時只穿牛仔褲(他特別強調:「是好看的牛仔褲,沒破洞!」)他說:「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意識到形象的重要性。我要讓投資人知道:『我不是你們那群人,如果你們想做網路的事,就得長這樣。』」
如今我父親和叔叔都從職場退休了,他們的衣櫃也都「精簡濃縮」成大約 18 英吋的空間,以機能性為主,講求舒適。住在佛蒙特州鄉村農場的叔叔穿著舊到不行的 T 恤、Darn Tough 的羊毛襪和有防蜱蟲功能的工作褲。而我爸則喜歡沿著我家鄉的小徑散步,他日常穿著格紋襯衫、棉質 T 恤,和內裡鋪著法蘭絨的 L.L.Bean 牛仔褲。回頭看那張舊照片時,他說:「我人生前 20 多年,能自由穿自己想穿的樣子。現在退休後,我終於又能每天這樣穿了。」
相較於我爸那種禪意十足、以實用為主的風格,我的衣櫃就跟我母親的比較像—充滿色彩、誇張、擁擠,而且滿滿的都是二手精品。不過每當我不知道該穿什麼的時候,我還是會想起爸爸和叔叔的穿衣哲學:挑一件讓你感覺最踏實的上衣,從那裡開始就對了。—Eileen Cartter(撰稿編輯)
第 14 條:不要想太多
我爸的穿衣作用名一直「K.I.S.S」—Keep It Simple, Stupid。他完全奉行這個原則,始終無一堅持穿他最愛的幾件單品:Vans Authentics、各式各樣的背心,以及他在 eBay 上淘來的 Brooks Brothers 襯衫。 —Bowen Fernie(GQ 視覺編輯)
延伸閱讀
本文改自:《GQ》美國版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