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俄羅斯商品店退燒 上海店家倒一片
(中央社記者李雅雯上海28日電)中俄友好氛圍推動下,主打俄羅斯進口產品店家去年12月起在多地竄起,上海、杭州、廣州等城市均可見招牌;由於涉及「國產充斥」、「無證經營」等問題,這類店家正陷入倒閉潮。
「俄羅斯商品館」、「俄羅斯國家館」等店家去年12月起在多個城市掀起消費話題,藍色底、白色字顯眼招牌加上熊、俄羅斯娃娃等擺飾元素,這類店家營造出俄羅斯國家印象,店家標語寫著「硬核俄貨」、「中俄互貿」招手消費者。
俄羅斯商品館採實體店面經營,也有搭棚快閃店,在消費者好奇心驅使下,一度有排隊結帳景象,歷時8個月後,現正陷入大規模倒閉潮,背後原因與大規模展店同質性高、涉及廣告不實、商品品質問題有關。
一家上海俄羅斯商品店內員工對中央社表示,店內商品大多是與設址於黑龍江省的俄羅斯貨源代理商進貨,目前店內有打折促銷活動,這是為了準備整修、改裝,規劃將調整店面空間,引入更多俄羅斯商品。
俄羅斯商品店內銷售酒、果汁、餅乾、糖果、巧克力、油品、蜂蜜、肥皂與其他等多款商品,檢視商品外包裝可發現,多以俄羅斯文為底,另貼中文標籤。店內有標明原產國為俄羅斯的商品,也有原產國為越南的罐裝果汁。
上海市場監管局今年1月接獲關於俄羅斯商品店大量投訴,投訴內容包括「國產假冒進口」,商品號稱來自俄羅斯,實際產地在中國。上海市場監管局檢查47家店家,對於其中6家立案調查,包括店家涉及無照經營、宣傳不實、食品經營者未備案等問題。
有的店家為了噱頭,以「俄羅斯國家館」大加宣傳,試圖誤導消費者,俄羅斯駐中國大使館今年1月也透過微博澄清,目前官方授權俄羅斯國家館僅限於俄羅斯出口中心支持開設的場館,提醒消費者注意假冒俄羅斯進口的產品。
透過大眾點評、高德地圖等在地App搜尋,目前在上海市僅能搜尋到極少數俄羅斯商品館,部分店家依據地址前往也不復見,例如豫園商圈原先俄羅斯商品館店址現為「全球零食集合店」,杭州、蘇州、廣州、重慶、成都等多個城市俄羅斯商品館現也接續關店中。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在地媒體表示,不少俄羅斯商品館走高利潤、賺快錢的商業模式,在虛假宣傳等問題接連發生後,市場逐漸回歸理性,這類店家若要長久經營下去,還是要回歸品質要求。(編輯:陳鎧妤)1140728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