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衝台幣1/無薪假+裁員襲來 匯率再壓台廠3年上市夢碎反被併吞
「最近3個月,可以觀察到企業已經開始面臨壓力,匯率升高、訂單波動跟關稅問題,開始轉嫁到第一線勞工身上。」全國總工會秘書長溫宗諭在7月中的立法院公聽會上舉例,有一家台中的工具機業者,原本要拚興櫃,結果碰到俄烏戰爭禁運、美國關稅戰訂單減少,現在則是新台幣大幅升值,導致這公司反而因此被併購,「這就是匯率影響下的台商處境。」
溫宗諭舉例的那家工具機廠,他的同業「鄰居」也跟CTWANT記者透露,原本2022年底時還買地擴廠,「動土活動當天真是有夠熱鬧,當時中央派官員來,還說政府會做他們的後盾,沒想到不到3年,上市夢就碎了,現在已經被同業購併,新廠也要被賣掉。」不勝唏噓的他說,「今年真的是比疫情時還要慘,我已經不去想了,準備等退休」。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在7月中旬舉辦「台美政府對等關稅協商我國政府因應對策」公聽會時,台灣的對等關稅數字還未拍板,等著7月下旬談判團隊到美國開第四次會議,然而被業界視為對美國先奉上的籌碼「新台幣升值」匯率政策,已傷害台灣業者第二季財報數字,原打算在關稅豁免期間衝一把的工具機業者,因此受到二次重擊。
一位中部工具機業者跟CTWANT記者解釋,今年第二、三季的訂單,大多是去年底接的,但因為川普的對等關稅豁免期到7月,「所以大家都想趕著出貨,今年第一季的接單也抓著要趕著衝量、衝業績。」沒想到碰到5月的新台幣升值,接單的時候,1美元換32元新台幣,結果7月出貨收錢時只剩29元,欲哭無淚,獲利幾乎等於做白工。
國民黨與民眾黨組成的因應美國關稅「民間版衝擊影響評估小組」,7月21日公布的評估期中報告,收集238家受訪廠商的問卷,發現已有5%廠商已經裁員、25%暫停增員計劃,還有23%已經規劃或開始考慮移轉產能。
而勞動部在7月16日最新數據顯示,無薪假已突破3100人,實施企業數達179家,已經創下近半年來新高,比兩周前增加300多人。業者跟CTWANT透露,有知名大型汽車業者已與勞工協商要從9月無薪假,每月要實施6天以上,有人甚至10天以上。
「大家都知道現在的匯率非常不穩定,短時間內快速上漲下跌,對廠商來講直接影響到營收和成本,匯率的劇烈變動,被廠商列為最重要、影響最大的威脅。」前台大校長管中閔說。現在廠商最擔憂的大事,就是政策的不確定性,除了因關稅未定而進退失據,大部分中小企業對於政府能給予的資源、政策和幫助,根本不清楚。
延伸閱讀
顯示全部
留言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