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上升趨勢下 趨勢唯一下降的民進黨
當然,個人主觀期待落空了。但開票之前,確實難以預估這種特定議題、小範圍進行的罷免投票。只能投完了,以事後(不是諸葛)的角度,提一些想法:
1. 粗略地看選舉結果,民進黨系統真的沒什麼在動。24席全面失敗,是一種結構性的失敗。兩方對陣,一方有主將,就是面臨罷免的國民黨立委;但另一方沒主將,因為還不到補選,民進黨(或其它在野黨)沒有候選人,也就是沒有同等程度的利害關係人。所以國民黨每區的對手都是決策分散、沒有高強度選舉經驗的罷團。
在我住的地方看到國民黨的動員方式,沒有違法,但確實綿密到了不計毀譽的地步,細節就不說了。如果是一般的換屆選舉,民進黨也會有這種強度的動員,因此各有輸贏,但這次就是沒有動,因為民進黨沒有候選人,沒有人有動力催動最後的殊死戰。
簡單形容,這是罷團的空戰,對上國民黨動員到指尖微血管的陸空全方位應戰。這是我說的「結構性的失敗」的意思。
2. 這場罷免投票設定了強烈的單一議題:反共保台。這是很珍貴的一次操練,至少對我是這樣。
過去我們在談台灣可能遭中國侵略時,究竟有多少比例的人,會起身行動,組織出各種不同形式、強度的反抗?過去都只有(不甚精準)的民調,但這次是確確實實操練了一次。
我說的就是最值得尊敬的各地罷團,這一次行動會讓觀察者心裡有底,如果瀕臨國安危機,有多少人,會用什麼形式出來反抗。當然,不是說不投票的或者反對罷免的選民就是甘願接受共產黨統治的台灣人,但參與、支持、認同罷團的,就是未來抵抗的中堅力量。從罷免行動裡看到的這批台灣人,讓人很振奮、安心。
3. 對於「太陽花已經過去」的論述,我既同意又不同意。同意的是太陽花圈子太小,太快被主流政團收編(賴中強的經民聯除外),的確其影響力已經過去。
但不同意的是,青鳥群比太陽花更分散,更貼近基層,感染力更強,更接近當年香港民主運動中的「be water」,如水廣布,所以太陽花過去了,但青鳥是個往上發展的趨勢。
4. 其實我還真的想期待中國台辦對投票結果的評價,會不會是「祝賀台灣民主制度的偉大勝利」?這真的會很搞笑。
不過笑完了,還是要面對另一個往上的趨勢,是中共滲入國民黨乃至台灣社會的力量取得了,至少暫時性的勝利。如果國民黨不知節制,錯估情勢,接著「大罷免」的就會是「大報復」,發力的方式如同過去一年半,鑿穿的標的肯定是國防、國安和民主體制,例如不在籍投票,或者金、馬議題。它必定觸發更大的政治衝突,我相信站上第一線的,仍然會是青鳥群。
5. 其實和「兩個上升趨勢」相比,趨勢唯一下降的是民進黨,從蔡英文到賴清德,的確在國軍建軍備戰、反間諜和國安法制建設的領域,有非常非常重要的成果。但在其它領域,不得不說,暮氣極深,既得利益遍布政府內外,一些讓人傻眼的人事任命就不點名了,有些甚至出現在大罷免推進期間。民進黨會不會好好用上這次失敗,不要還有人想著坐收別人打仗的成果,應該是台灣未來政治最大的變數。(本文授權轉載自作者臉書)
顯示全部
留言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