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浩大!1.9億修復眠月線 第一步先通塔山車站
阿里山林鐵眠月線支線歷經921大地震、88風災,路線中斷26年之久,多年來眠月線已成山徑挑戰夢幻景點,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基於鐵道維護和文資保存,經執行「眠月線修復可行性評估」後,決定以火車通行至塔山車站為目標,工程經費獲核定1.9億元,但6月兩度招標皆流標,主因和大崩壁上方3.3公頃邊坡裸露存在風險有關,目前已在檢討施工方案中。
阿里山林鐵及文資處2021年執行「眠月線修復可行性評估」,林鐵及文資處副處長周恆凱指出,眠月線已崩塌多年,要整條路線全修復有相當難度,整體考量兼顧法令、地質條件、自然生態、路線現況及執行難易等,第一階段以火車通行至塔山車站、全長約5.5公里為優先修復目標。
林鐵及文資處規畫沿第1明隧道,即大崩壁原路線修復,工程經費1.9億元,預計工期48個月,但6月3日及6月12日兩度上網公告招標,都無廠商投標致流標。周恆凱說,要讓大崩壁能修復、順利通車的工程技術不是問題,廠商考量的是大崩壁上方邊坡讓施工存在高風險。
周恆凱指出,大崩壁上方邊坡裸露面積達3.3公頃,且高差約300公尺,工區地形險峻,重機械難以進場,加上天候變化大,時有颱風、豪雨,投標意願低。
周恆凱說,目前以原路線修復為基準,檢討修正施工方案中,預計今年底前完成工程規畫設計,屆時再行公告招標,且只要克服大崩壁修復工程,通車至塔山車站,後續到眠月車站的修復就不成問題。
全長8.9公里的眠月線1913年建造、運材,1979年停駛,1983年發展為觀光鐵道,在歷經1999年921大地震及2009年莫拉克風災後,導致第1號明隧道嚴重崩塌,路線中斷至今,因獨特風景地貌,近幾年以祕境著稱,成熱門登山景點,加上會行經台灣一葉蘭自然保留區,採登記申請限額入山,但登山遊客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