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超短程防空搭配衛星 對抗無人機群主打體系作戰
無人機群成為戰場上最為險的武器之一,國軍要如何有效反制成為迫切議題,比照美軍「體系作戰」模式,創未來研發專為「蜂群化」、「多戰區化」未來威脅,打造出無人作戰體系指管平台,也佈局搭配衛星的AI超短程防空系統,要搶下反無人機市場的大餅。
現代戰爭已經升級為「體系作戰」對決,美軍所強調的「JADC2」,就是利用AI和網狀網路 (mesh network) 技術,將擊殺鍊 (Kill Chain) 串聯成一個橫跨多領域、自適應能力強,且去中心化的擊殺網 (Kill web),即時且精準完成目標識別、決策、擊殺、評估的流程。
與中科院有合作關係的創未來,在9月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展即以「體系作戰」為主軸,利用先進 AI 和通訊技術串連陸海空、太空、電磁等領域,在多域整合的基礎上打造「共同作戰圖像」,並朝「多域拒止」的整備方向邁進。
無人機已朝AI化與機群化發展,創未來科技董事長王毓駒指出,無這意味著反制系統,不能只依賴被動偵測方式,而須具備雷達偵測與主動硬殺能力,以應對更為複雜的威脅。
體系作戰三大關鍵技術,軟硬殺加武器擊落目標
創未來要展示體系作戰的關鍵技術,主要包括無人機群通訊架構(T.SwarmMesh) 、無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環境導航模組、無人作戰體系指管平台(T.Meta)。
專家指出,能視覺化分析目標飛行軌跡與電子作戰資訊,並透過威脅評估算法與模型,協助操作人員快速掌握局勢,做出即時且有效的決策。
在此平台下,操作人員可以多點即時指揮與掌控,由軟體主導Al協同偵查與打擊,包括整合多種軟殺、無人機硬殺,與傳統武器射控硬殺。
特別是針對複雜多變的無人機威脅,創未來也推出多層防空系統的多功能無人機平台(T.Interceptor MP),搭載模組化酬載,即使在GNSS受干擾的環境下,也能穩定作戰。
此平台透過與T.Meta系統整合,可以執行硬殺部分,有關空對空網捕,搭配多管電控網捕模組與空對地偵察打擊,都能有效壓制機動目標。
三款機動反制系統首度展示,要擋美商大軍壓境
此外,自研發無人機擊殺也是重點。創未來還有一款專為攔截高速無人機群而設計,搭載先進AESA尋標器,以全自主起飛、目標追蹤與精準攔截為目標,同步構建協同作戰網絡,以大幅提升整體反制效能。
至於無人機反制系統結合先進AESA與AI技術,可以有效補強超短程防空的關鍵防護缺口,搭配高、低軌衛星與內建5G私網小型基地台,能 建立起穩定的衛星備援鏈路。
特別是在今年國防展中,創未來將首度展示三款機動式無人機反制系統。包括可攜式無人機防禦系統、同時追蹤多達30個目標的搜索雷達,以及火控雷達系統。
未來軍方要編列防衛韌性特別條例和預算,大買無人機和反無人機系統,而安杜里爾在今年6月展示「Pulsar」反無人機系統影片,王毓駒曾與該公司創辦人拉奇(Palmer Luckey)隔空互嗆,這兩家均為軍方未來發展反無人機系統的競爭公司,更拉開土洋對決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