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美押注AI機器人!旗下鞍新盟「MIT機器人」可舉20KG啞鈴,將成半導體廠生力軍?
2025年國際半導體展9月10–12日於台北南港展覽館盛大登場。
以食品業者廣為人知的義美集團,帶上自家投資的機器人零組件供應商盟立、金鞍機械,以及系統整合商新代,於2025年5月成立「鞍新盟機器人製造公司」搶攻AI機器人市場。
盟立協理謝明松透露,目前公司資本占比,由義美比例最高,而盟立位居第二。
人形機器人這麼多,鞍新盟的機器人有什麼特別之處?
這台AI機器人外觀和一般能想像到的AI機器人大致相同,然而特別的是,機器人的手上拿著一個20公斤的啞鈴,另一隻手則透過眼睛的影像辨識,自動和經過的人揮手。
「一般機器人能夠拿到10公斤就已經是上限,」謝明松指出,機器人自身的零件重量會嚴重限制其有效負重;許多機器人光是手臂結構就已是沉重負擔,任何額外的重量都可能帶來結構性風險。
但鞍新盟的機器人能夠舉到20公斤,關鍵在於盟立自主研發的關鍵零組件「諧波減速機」(Harmonic Drive)。透過精密設計,盟立在結構強度與輕量化之間取得平衡,使得機器人手臂既堅固又不過重,因而提升負重能力,讓工廠有更多的應用可能。
鞍新盟主要的分工為,盟立主要負責關鍵零組件和控制軟體的設計研發,再由新代進行系統整合,而義美則是以旗下精密製造技術和資金提供協助。
謝明松指出,盟立的產品在定位精準度、負重能力和自身產品重量方面具有競爭優勢,並不僅提供單一組件,而是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除了硬體的技術突破,他也補充,盟立擁有超過一千名員工,其中包含數百名具備工程師等級的軟體開發人員,也使其在軟體控制方面具備實力,也讓鞍新盟有能力可以推出完整的AI機器人,而非單純供應部份零組件。
市場需求高,期望年底交貨
「我們的AI機器人主要是因應半導體工廠中的人力需求,客戶一直催促著我們往前,」盟立集團行銷事業聯合事業群協理謝明松指出,半導體業者持續擴廠,後端作業員人力需求提升,卻苦於找不到人手,而AI機器人的研發目的就是為了補足這樣的缺口。謝明松指出,目前產品已經在盟立的工廠中進行測試,期望年底能有機會提供給客戶使用。
而半導體產業最擔心的就是資料外洩,以及紅色供應鏈的涉入,謝明松指出,這台AI機器人在減速機、軟體控制,所有的零部件都在台灣本地製造。
現階段鞍新盟的AI機器人首先將目標放在解決半導體工廠的人力需求,當產品成熟度持續提升,也不排除走向海外,並導入其他產業。
延伸閱讀:iPhone 17來了!Pro大變身、Air史上最輕薄,一次掌握蘋果發佈會重點
責任編輯:李先泰
延伸閱讀
白話科技|台灣無人機產業加速起飛!一文解密國家隊成員:長榮航太、雷虎⋯還有哪些概念股?
專訪|教授變身軍工CEO!王毓駒率隊打造「台海無人機防線」,創未來如何挺進國際?
「加入《數位時代》LINE好友,科技新聞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