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強勢 4投資商品有利可圖
川普(Donald Trump)啟動關稅戰,美國通膨再度升溫,聯準會暫緩降息,美元指數及公債殖利率連袂走揚,新台幣及全球主要貨幣頻頻走貶,面對強勢美元抬頭,投資人可選擇美元定存、美元保單、美股及美債等投資組合規避本國貨幣貶值風險,但亦須留意相關投資風險!
市場避險情緒升溫
美債殖利率飆升
美國聯準會(Fed)暫緩降息的機率再度大幅提高,主要是美國最近公布的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3.0%,高於12月的年增2.9%,月增0.5%,也是連續第4個月攀升,核心CPI年增高達3.3%,月增0.4%,創2024年3月以來最大增幅,通膨數據跌破市場眼鏡。
造成通膨數據意外上揚的主要原因是住房成本攀升,其他包括肉類、家禽、魚類和蛋類等分項指數均同步上升,蛋類指數因禽流感飆漲15.2%,創2015年6月以來最大漲幅,占每月家庭食品成長總量的2/3,加深市場對通膨持續黏著的擔憂。
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出席國會聽證會表示,儘管通膨已有緩解但仍未完全達標,在未見通膨降溫進展更明顯之前,聯準會貨幣政策仍需保持緊縮,現階段並不急於降息,這意味著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聯準會將維持較高的基準利率水準,再加上川普宣布將鋼鐵與鋁產品的關稅從10%上調至25%,且未給予任何國家豁免,全球貿易緊張局勢恐因此而升級,恐進一步推升進口商品價格,導致通膨壓力加劇。
市場避險情緒升溫,美元指數急升,美債殖利率同步攀升,10年期和30年期美國公債殖利率雙雙出現2025年以來最大單日漲幅,分別突破4.6%與4.8%。
回顧川普上一次當選後的美元走勢,川普當選後美元一度強升一波,但因美國經濟失去動能,歐洲經濟成長反而加速,美元2017年急轉直下,創歷年最大年度跌幅。
不過,這一次川普重返白宮,美元走勢恐無法同樣複製,主要是左右美元的力量還是聯準會未來貨幣政策、通膨和川普政策。
聯準會2024年12月FOMC會議已將今年的降息幅度從4碼減半為2碼,而1月10日發布的新增非農就業數據優於預期,通膨又有死灰復燃跡象,讓聯準會不急於降息的理由更加充分,利率維持相對高檔,為美元提供了強而有力的支撐。
受經濟停滯與降息影響
歐元兌美元貶至低點
此外,要判斷美元的未來走勢,也可從美元指數的組成來看,美元指數(DXY)是衡量美元對全球6種主要貨幣匯率變化的指標,占比前3大貨幣:歐元(58%)、日圓(14%)與英鎊(12%)動見觀瞻。其中歐元區經濟復甦緩慢,歐洲央行預估歐元區今明2年GDP預期分別下調0.1及0.2個百分點至0.7%及1.1%。
儘管經濟表現平平,但正因如此,加上通膨放緩,歐洲持續降息腳步比美國聯準會更加明確果決,歐洲央行(ECB)1月30日將基準存款利率下調1碼至2.75%,這已是歐洲央行去年6月以來第5次降息,歐洲央行官員近期表示歐元區通膨可望在2025年逐步緩減,且歐元區經濟成長前景相對美國疲弱且陷入停滯,暗示ECB將進一步降息,未來仍可望再降息2次將利率推向中性水準至1.75%~2.25%之間,歐元去年11月已貶至近2年低點,幾乎與美元平價,英國12月通膨率放緩至年增率2.5%,低於市場預期,英國央行亦於2月6日降息1碼至4.5%,拉大與美國的利差,英鎊同步走軟,日本央行升息本就在預期之內,日圓先升轉貶,3大對應貨幣去年表現均相對弱勢,同樣給了美元極佳的走強條件。
至於亞洲主要貨幣,川普點名對中國商品課徵關稅,加上中國經濟動能不足,人民幣不易走強;韓國由於政經因素相互交雜,韓元去年貶幅最大逾12%;而日圓貶幅更逾10%(詳見表1)。此外,新台幣也在美元強勢以及主要貿易競爭對手貨幣走弱之下也難以獨強,去年全年兌美元亦貶逾6%之多。
美元強勢短期難逆轉,想汲取強勢美元的優勢條件,投資人現階段可考慮選擇美元定存、美元保單、美股及美債等投資組合規避新台幣的貶值風險。以下一一分析說明。
商品1》美元定存
方案多元,挑選須留意門檻與天期
國內各家銀行推出五花八門的美金定存方案,專案門檻、天期、利率等各不相同,投資人挑選時,除了向高利看齊之外,也須審視自身財力,加以評估定存門檻、天期等專案內容是否符合需求,尤其要注意以短天期高利衝高年利率的行銷話術,有些美元高利專案標榜的利率雖高,但專案期間僅1個月,實際換算利息,其實並不見得符合投資人的預期。
商品2》美元保單
保險期間長,須關注長期匯率變動風險
美元保單須留意保險期間通常較長,有時長達數年之久,且無法隨意中途解約,否則將有違約損失,然而這段期間的匯率變化風險相當大,要留意不要賺了利息卻賠了匯差。建議可採取定期換匯方式或是趁匯率低點時入場,降低或是平均匯率成本,避免匯差虧損。
商品3》美股
波動較大,資產配置控管風險為重
美股及美債皆以美元計價,美股主要以企業基本面為主,美股今年若能延續多頭走勢,選擇高投資價值的美股比較容易受益於本益比再評價(提升)的優勢,潛在資本利得相對較高,唯一要留意的是美股通常具有較高的波動風險,投資人應做好相對應的因應。
商品4》美債
選擇多元,依利率預期配置短中長期
至於美債投資則相對複雜,主要是債券投資人引頸期盼,聯準會終於在去年9月開始啟動降息循環,前後一共降息了4碼,債市原本看似撥雲見日,即將迎向多頭,但美國經濟與就業數據表現強勁,聯準會2025年降息路徑一再校正回歸轉趨保守,美債殖利率一路強彈,債券投資人哀鴻遍野。
債券種類依存續期間可分為短期、中期和長期債券,存續期間是指投資人持有債券的平均到期年限,也就是投資人回收本金與利息之實際平均年限,債券的存續期間愈長,對市場利率變動的敏感度愈高,所以如果預期市場利率上升,想穩定領息又不想要承擔太大的債券波動風險,投資人可選擇持有「短債」商品,相反的,若預期市場利率將下跌,想賺取資本利得的機會,則可以選擇「長天期債券」商品,根據理柏統計,截至2月13日為止,美元短期和中期債券基金近一年總回報均分別高達11.4%,明顯優於長天期美國政府公債基金的0.9%。
另外,根據企業違約風險高低還可以分為投資等級債(以下簡稱投等債),以及非投資等級債(以下簡稱非投等債),投等債公司通常財務狀況穩健、違約風險較低,想要追求穩定收息並兼顧低投資風險的投資人,可以鎖定投等債基金或ETF,享有比公債殖利率還高的息收優勢,若遇明確降息循環,長天期投等債也有明顯的資本利得可期;至於非投等債,其違約風險雖高於投等債,但相對票息較高,利率敏感度相對較低,美國現階段經濟展望相對穩健,有利非投等企業基本面,進一步降低風險,投資人債息收入反而較其他債種更高,根據理柏統計,截至2月13日為止,美元非投等債基金近1年總報酬率高達12.6%,是所有債券類型總回報最高者。(本文作者為理柏(LSEG Lipper)亞太區研究總監)
延伸閱讀
▶川普的對等關稅倒數計時!隨著大限逼近,該是時候暫停看空美元了嗎?
▶川普關稅反覆不定,市場擔憂經濟前景!避險情緒升溫,金價持續創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