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科技

Meet Pacific兩天展會吸引破1.5萬人次創新高,公私協力推進花蓮新創躍上世界,破百組媒合激發潛在機會

創業小聚

更新於 2024年10月11日07:52 • 發布於 2024年10月11日06:00 • 創業小聚

由花蓮縣政府攜手數位時代社群品牌Meet創業小聚,共同舉辦的「Meet Pacific 花蓮創新創業嘉年華」,於9月27、28日在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圓滿落幕。兩天共計創下超過1.5萬的觀展人次,較去年成長逾2倍,包括中小企業主、大專院校學生及各領域關心新創發展的民眾皆到場熱情參與,藉由170多家的新創團隊勾勒出多元創業主題與解決方案,及20位來自日、泰等海內外講師群的趨勢觀點分享,真正讓世界走進花蓮、以花蓮的創業魅力躍上世界舞台,更令與會民眾滿載而歸。

從創業趨勢到永續商業的落地,20位海內外講師齊聚注入多元觀點

今年Meet Pacific花蓮創新創業嘉年華,策劃「全球創業趨勢論壇」與「永續成長的明日商業論壇」,由InOutbound東北營運長暨首席行銷官工藤雅教打頭陣,帶著東日本大地震後地方經濟復甦的成功經驗,認為花蓮應要有科學根據找出差異性靠觀光復興,同時也強調在科學之外,人文更是重要的根本;而最高曾創下單日5萬人次參與的泰國貨櫃市集Artbox,其共同創辦人Panarat Muennai也分享成功秘訣,不僅要符合社群媒體時代的打卡熱潮,更要找出具創意、原創點子的攤商並透過遊戲互動強化與消費者鏈結。

InOutbound東北營運長暨首席行銷官工藤雅教提到,花蓮應要有科學根據找出差異性靠觀光復興,同時也強調在科學之外,人文更是重要的根本。

連續兩年來到Meet Pacific花蓮創新創業嘉年華分享的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陳美伶表示,花蓮不只有山還有海,不要急著問太魯閣何時能再開放,而是要探索更多來自太平洋的珍貴自然資產,更鼓勵在網路佈建下成為數位遊牧民族的重鎮;來自日本、擁有能源專業背景的Sonraku代表董事井筒耕平則說到,唯有看見在地需求、運用在地資源,才是地方創生的關鍵所在。論壇中同樣也邀請到鴻梅文創創辦人陳添順、扶田資本共同創辦人林剛羽、全聯實業前副董事長謝健南及長年旅居日本的《地方設計》、《地方編輯》作者蔡奕屏等講者齊聚,以跨界對話形式為花蓮在地的創新創業提供多元觀點。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陳美伶表示,花蓮不只有山還有海,應要探索更多來自太平洋的珍貴自然資產,在網路佈建下成為數位遊牧民族的重鎮。

產業媒合、創業家開講與青年創業,呈現在地蓬勃發展的豐沛量能

大會今年以「手創餐飲&風格旅創」、「數位創新&美好生活」及「永續ESG」等三個不同主題規劃創業家開講的舞台,邀請到理想Park水岸生活、蜂行資本、中華開發創新加速器與魂生製器等產業界翹楚代表,與近30個團隊互動,從商業模型到產品定位都有精準建議,為團隊營運梳理更明確的方向;而首度登場的產業媒合會,除邀請產業先進以短講方式分享趨勢觀點,更在短短兩天進行5場次、共計破百組的媒合組數,為新創團隊挖掘更多潛在合作的機會與人脈資源嫁接。

另外,為將微型創業讓更多人看見、並獲取資源,大會也首度攜手地方型SBIR、新創基地進駐團隊、青年夢想家與青年鏈結地方產業專題計畫,在青創主題館以「創業方舟夢想啟航」為題展示花蓮青年團隊的創新成果。規劃「青年夢想家提案競賽獲選團隊」及「青年鏈結地方產業專題競賽獲選團隊」兩場Demo Pitch活動,分別由花蓮女中「TEENAGERMONSTER」團隊及「茶園小管家」獲得執行優異獎。前者以透過永興村實境解謎遊戲製作,讓更多人了解在地文化魅力,後者則突破語言隔閡實現軟體開發,將技術落地在茶園生產,皆展現花蓮青年創業實力。

執行優異獎「茶園小管家」。

公私協力新典範,為超過170家新創團隊提供大顯身手的絕佳舞台

不僅各舞台活動內容豐富,來自海內外超過170家新創團隊也使出渾身解術,從創業多樣性、永續在地性及科技賦能力等面向勾勒出今年參展團隊樣貌,特別是今年在地團隊的參與踴躍,表現出地方創業能量的爆發外,外地新創的參與也預見了潛在的合作機會,以期能活絡花蓮傳統產業的轉型;另外,大會也自行號召風格餐飲與手創品牌,匯聚近50組極具特色與亮點的團隊,從在地食材衍伸出包羅萬象的鹹甜食餐飲文化,到質感選物與手工技藝的傳承,更首度開闢植栽小嶼的主題,展現出花蓮在地文創產業的多種可能性。

花蓮縣長徐榛蔚表示,縣府致力打造適合創業的環境,也提供完善資源與支持,讓更多有志於創業者能夠在這片土地上茁壯成長。

2024 Meet Pacific花蓮創新創業嘉年華,再次展現由花蓮縣政府與Meet創業小聚的同心協力下公私協作的完美成果,也透過海內外講師齊聚、匯聚不同主題面向的新創團隊,以及平衡呈現科技硬實力與文創軟實力的豐富內容,不僅讓花蓮能真正走入世界舞台,更讓世界看見了花蓮在地新創能量的韌性與無限可能性。

延伸閱讀

【Meet Pacific】人進不來,但花蓮出得去!震後的「深度體驗」經濟可以如何轉型?
【Meet Pacific】給花蓮最好的參考:311地震後,日本怎麼運用DMO的科學方法重振觀光?
【Meet Pacific】AI守護茶園、金針花釀酒,外地創業者如何為花蓮帶來新動力?
【Meet Pacific】統一、全聯推手謝健南建議地方創生團隊:先用數據提升商品價值、創造精準客群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科技相關文章

01

高通峰會直擊!執行長阿蒙:6G商用裝置最早2028年問世,AI代理人將改寫手機角色

今周刊
02

Disney+從10月21日起調漲美國訂閱費 連4年漲價

路透社
03

打造星際之門 OpenAI、甲骨文、軟銀擬蓋5座資料中心

路透社
04

【專訪】Chainvestigate執行長陳采履:幣流分析不只是打詐工具,更是Web3時代信任的基礎!

Knowing
05

印度法院駁回馬斯克社群媒體X訴訟 網路監管機制有效

路透社
06

路透:川普25日將簽署TikTok協議

路透社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