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塑四寶虧250億!謝金河:利空已鈍化
[NOWnews今日新聞] 在中國內捲的殺戮下,台灣的傳統產業在經營上都遭逢前所未有的壓力。對此,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指出,台塑四寶率先公布第二季4家公司都虧損,共虧損超過新台幣250億元,但股價已經離淨值很遠,利空消息已鈍化,謝金河點出目前正是「傳統產業的翻身機會」。
謝金河在臉書發文以「傳統產業的翻身機會」為題提到,他在2021年對台塑集團示警,中國大擴廠將帶來殺戮,台塑的石化應轉向少量多樣的特用化學品。不過當年台塑四寶大賺2404億元,他們看不上特用化學品,結果此產業在長春石化開花結果。
謝金河表示,經過幾年調整,台塑集團出現虧損,改革契機浮現,南亞董事長吳嘉昭宣布改革計劃,砸下520億元新台幣搶高階電子材料,南亞為台灣最大電子材料供應商,南亞的玻璃纖維絲、布、銅箔基板,還有環氧樹脂,都是台灣很大的供應商。
謝金河說,這次的機會是AI伺服器帶動銅箔基板、玻纖布等高階材料需求的提升,玻纖布的低介電(Low DK)與低熱膨脹係數(Low CTE)需求大增。
謝金河指出,全球最大的日東紡織把產能轉向更高階的Low DK2,造成Low DK供需失衡,台玻的Low DK在全球市占率20%,加上美中貿易戰,中國供應商被美系供應鏈排除在外,台玻、富喬、德宏、建榮都跟著起來,南亞的玻纖布、銅箔當然有角色。
謝金河接著說,玻纖布與銅箔基板的獲利恐怕無法填補其他部門的虧損,也許台塑集團下一步可以思考企業的重組,把石化上、中、下游集中到台塑石化,台塑全力發展能源與重電產業;南亞可以把電子材料分拆成為獨立企業;台化及福懋看看能否在紡織產業組成更強大的企業。
最後謝金河表示,台玻也可以考慮把玻璃和玻璃纖維布分拆,也許這是轉型的必要過程,「這次印刷電路板產業出現空前變化,也是台灣傳統產業奮起的一個轉捩點!」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