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園狂熱! 沖繩人動員看高中棒球 「歷史傷痕」成團結理由
沖繩縣民對甲子園大賽的熱情超乎想像,從職場到商場、從客廳到居酒屋,無不為之瘋狂。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沖繩人如此團結,為一支不是自己母校、甚至沒有親戚就讀的學校加油?這背後的原因,與沖繩的獨特歷史文化,息息相關。
沖繩當地媒體《琉球新報》指出,歷屆代表沖繩參加甲子園的沖繩代表,多為沖繩本地球員;以今年為例,沖繩尚學的20名登錄球員中,有18人是沖繩縣出身,給沖繩人有「子弟兵」的印象。雖然日本其他46個都府道縣的公立高中,也有類似情況,但沖繩的私立強校,如沖繩尚學、興南高中等,隊員也多是沖繩縣出身。
然而,更深層的原因是,沖繩過去無法參與甲子園的歷史。
戰前,因為教育制度和地理位置的限制,讓沖繩縣無法派隊參加甲子園。相較之下,同為日本領土的臺灣和朝鮮,都有代表隊參加甲子園,這對沖繩來說是相當嚴苛的。此外,在戰後,沖繩因為是在美國統治下(1945-1972年),也無法加入日本高中棒球聯盟(高野連)。直到首里高中在1958年,以「特別參加」的身分,沖繩縣的學校才首次登上甲子園。當時的沖繩社會,普遍存在著「想與其他都府道縣並駕齊驅」的渴望。
在1972年回歸日本統治前,沖繩人普遍對「本土」(北海道、本州、四國與九州島),抱持自卑感。因為沒能搭上日本經濟高度成長的列車,沖繩在經濟、教育和基礎建設方面,都落後於其他地區。加上當地文化和語言的差異,並未被日本政府視為獨特性,反而成為一種難以擺脫的陰影,甚至有人經歷過歧視性的言論。即使到了現在,60歲以上的沖繩人,仍難以完全消除這些負面情緒。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沖繩開始出現「先有大臣?還是先有甲子園優勝?」的說法。「甲子園優勝」這個詞彙,承載著沖繩人共同的夢想。如今,沖繩已經是名符其實的高中棒球強縣,春、夏兩季甲子園,沖繩累計拿到5次冠軍的事實,也讓沖繩人驕傲;此外,沖繩也培育出不少活躍於日本職棒的一線球員。對沖繩人來說,「在甲子園追上本土」的階段已經過去,但「大家團結一心為沖繩加油」還是沖繩人每年兩次的「縣民級盛事」。
正因如此,BEGIN樂團的名曲《阿公自豪的Orion啤酒》(オジー自慢のオリオンビール),在甲子園的看台上響起時,演奏到歌詞中「迎接回歸之時,大家懷抱著同樣的夢想」,更顯得意義非凡。另外,是1992年發行的《午安阿伯》(ハイサイおじさん),被日本搞笑天王志村健拿來作為招牌哏「怪叔叔」(変なおじさん)的音樂,這首歌也成為沖繩球隊在得點圈有人時演奏的「魔曲」。這首沖繩人熟悉的歌曲,出現在沖繩球隊應援曲的清單中,更會讓沖繩人感覺到甲子園的比賽,和他們的生活如此貼近。
除了這些應援曲外,炒熱沖繩隊比賽氣氛的,還有口哨聲。清脆響亮的口哨聲,既是對自家球員的鼓勵,也是觀眾之間互相傳遞訊息的「狼煙」。只要知道「這裡有人在用口哨聲應援」,就能讓沖繩的選手和觀眾,感受到濃濃的在地歸屬感。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