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光30最終鉅獻 《夢紅樓.乾隆與和珅》壓軸再現
【記者 陳安婷/採訪報導】
歷經6年沉澱,國光劇團將重推《夢紅樓.乾隆與和珅》,並於11月14-16日在臺北國家戲劇院、29-30日在臺中國家歌劇院演出。本劇將《紅樓夢》的虛幻夢境映照乾隆晚年的權力實境,兼具人文情懷與歷史視野,舞臺設計、音樂設計亦全面進化,為「國光三十」寫下華麗句點。
國光劇團團長張育華在記者會表示,《夢紅樓.乾隆與和珅》是國光劇團繼2014《康熙與鰲拜》、2016《孝莊與多爾袞》後,2019年推出的清宮三部曲最終章。自首演後,便因疫情無緣再演,如今適逢國光劇團三十周年,以此作為壓軸鉅獻,別具意義。
當年,國光藝術總監王安祈與編劇林建華苦思清宮「第三部曲」,原本編劇林建華有意選材大清帝國由盛轉衰的「乾隆與和珅」,卻找不到切入點。某晚靈光一閃,從古典小說《紅樓夢》的「水滿則溢、月盈則虧」,切入剖視乾隆與和珅的君臣關係,並由王安祈老師逐步協力完成。
《紅樓夢》因此被嵌入權力浮沉的清宮故事之中,繁華易逝的意象,也如太虛幻境般預示大清帝國的命運,虛實相映,賦予作品文學性、人性與戲劇張力兼具的深度。觀眾得以在虛實交錯的時空中,窺見大清盛極將衰的宿命軌跡,也得以沉浸在乾隆與和珅之間複雜微妙的情感與權謀糾葛。
國光藝術總監王安祈表示,不同於一般電視劇對乾隆與和珅的表面描繪,國光版的乾隆與和珅則深入人物的潛意識,展現「向內凝視、潛入幽微」的世界。
此次重演雖保留原有的故事骨架與核心精神,導演戴君芳仍與林建華持續推敲每個細節,讓整體節奏更為精煉流暢。戴君芳指出:「這齣戲以和坤為時間軸,以乾隆為空間線,穿梭在清宮與紅樓夢之間。」
編劇林建華指出,為了引領觀眾探究乾隆與和珅這對「千古君臣」的幽微內心,舞臺與影像設計特別從劇中的「多寶格」概念出發,並運用鏡面的「月洞」,具象化虛與實的呼應,也讓乾隆與和珅彷彿透過多寶格的明鎖、暗屜、夾層相互探測彼此心竅,互相遂行權力慾望。
作曲特別融入「崑歌」風格,由飾演和珅的溫宇航將《紅樓夢》著名的「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與〈好了歌〉,穿插貫串劇中。6年後再重演乾隆,唐文華則更深刻體會國光的京劇新美學。甫榮獲傳藝金曲獎的音樂設計姬君達,也再度與國光合作,為全劇進行細緻「微整」。
此外,黃宇琳飾演的王熙鳳、林庭瑜飾演的秦可卿、黃詩雅飾演的孝賢皇后等角色,亦將虛實交錯地穿梭於劇中時空,從女性視角為乾隆與和珅的君臣之情提供對照,打造嶄新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