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風災吹出13萬光電板廢棄難題 環團批回收機制不足:應調高費率、建立處理SOP

信傳媒

更新於 2天前 • 發布於 2天前 • 李海琪
颱風毀13萬片光電板,環團開記者會轟回收基金不足、費率過低等問題。(圖片來源/環境保護聯盟研究員林政翰提供)

丹娜絲颱風在七月初重創南台灣,嘉義、台南多個光電場慘遭毀損,估計有13.5萬片、約2800公噸的光電板報廢。廢棄光電板一時無處可去,只能暫置於農地或倉庫,甚至有堆放在嘉南大圳旁,引發污染疑慮。

監督施政聯盟結合北中南多個環保團體於今(10)日召開記者會,痛批回收基金嚴重不足、費率未反映實際成本,政府後端處理規劃不明確,讓光電發展恐從綠能變成新的環境負擔。

環保團體強調,若無法補強制度,廢板堆置將對土壤與水源造成風險,甚至引發民怨。他們呼籲政府應調高回收費率、建立嚴謹的回收與暫置機制,同時公開監督資訊,避免業者趁機棄置。

對此,經濟部與環境部官員則回應,將從設計端強化設備抗風能力、要求大型案場納入防災計畫,並推動修法將光電板納入事業廢棄物管理,確保責任歸屬於業者。

環團憂污染風險,基金與量能不足成隱憂

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理事長陳椒華指出,光電場長年設於農地、山坡地、濕地等敏感區位,風災後廢板散落與暫置問題更顯失序。

她舉例,台南白河農民反映,當地環保局將廢板暫放於國防部土地,緊鄰嘉南大圳,導致粉塵飄散、泥塊掉落路旁,對農作與灌溉造成衝擊。陳椒華批評,環境部僅靠開罰「做大戲」,卻缺乏完整處理規劃,呼籲政府盡快建立明確制度,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苗栗縣環境保護協會理事長陳祺忠則指出,台灣現有高值化處理量能每月僅650噸,若要消化13.5萬片廢板,至少需時五個月,且不可能完全靠高值化方式。

例如,嚴重變形的板材難以拆解,只能透過破碎或熱熔方式處理,卻會產生更多廢棄物,末端去化更顯困難。陳批評,環境部過度強調「高值化」以維持國人對光電的信心,卻忽略現實挑戰。

基金不足更是環團關注的焦點。陳祺忠指出,以每公斤30元的處理費計算,每千瓦需2343元,但現行基金僅收1000元,還要分十年繳納,缺口龐大。

他質疑,回收基金是否已如實撥補廠商?制度若不調整,將難以支應未來大規模廢板潮;他建議,將收費與管理權限一併交由環境部統籌,避免「兩頭空」。

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研究員林政翰則補充,若處理費用過高、回收價值過低,業者更容易選擇棄置。他呼籲政府應建立序號查詢系統,讓民眾也能監督板材流向,減少黑箱。

他也批評,現場破碎缺乏防護規範,與石綿瓦處理問題如出一轍,呼籲制定「現場破碎作業指引」,從設備、隔離措施到防塵覆蓋,都應有明確規範,避免二次污染。

官員承諾制度檢討,設備、防災與回收並進

對於環團批評,經濟部能源署副組長顏為緒回應,政府已著手強化光電板設計與安全規範。模組抗風強度將從2400磅提升至5400磅,並須經結構技師簽證,確保耐受強颱。

同時,案場完成設置後,還需定期巡檢,資料將保存供日後查核,以確保二十年運轉期間的穩定性。

此外,他指出,未來20MW以上的大型案場必須納入防災計畫,計畫書中將明確規劃電源線安全、防災措施以及廢棄模組的暫置與回收方式。能源署也將與環境部合作,規劃暫置場設置與指引,避免災後混亂。

他強調,回收費用原則上由業者自行負擔,目前基金尚未動用,是否調高收費將與環境部進一步研議。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副署長林健三則表示,已與能源署展開總體檢,除了強化抗災能力外,重點聚焦於廢棄模組的清除與再利用。

在制度面,環境部正推動《廢棄物清理法》修正,將光電板與風機葉片納入「公告應回收事業廢棄物」,讓產業自負責任。林健三指出,目前國內處理量能每月約1700至1800噸,高於外界質疑的650噸水準,估計九成廢板可回收再利用。

他坦言,大規模風災仍可能帶來量能挑戰,但政府已積極輔導業者引進更先進技術,以提升因應能力。

環境保護司科長楊智凱則補充,光電板設置的環評審查標準今年已新增敏感區與山坡地條件,符合規模者必須進行環評。他強調,部長於此次風災後已承諾將加嚴環評標準,這項承諾將在每年例行的修正程序中推動,但因需蒐集各界意見,目前無法給出具體時程

社會印象愈趨負面,綠能與環境的平衡待解

環團與官員的交鋒,凸顯台灣綠能推動過程中的矛盾:一方面要加速能源轉型,另一方面卻因廢棄物回收制度不足而陷入困境。環團擔心,若費率與量能不足,恐讓廢板淪為新環境危機;政府方面,則稱將從設計、制度到法規等方面檢討,逐步補強漏洞。

未來如何在推動綠能與維護環境間取得平衡,仍需要制度落實與社會監督並進。但若一再出現再生能源破壞環境、干擾民生健康等狀況,推動綠能困難度將不斷增大。如同東海岸計畫設置陸域風電,當地鄉親在連說明會都未召開就激烈反彈一般,此種情況將發生的欲趨頻繁。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理財相關文章

01

台股本周譜八大驚奇:笑納25K刷新高、上市市值衝82兆、台達電躋身2兆俱樂部

anue鉅亨網
02

銀行帳戶「轉錢給自己」竟然也會被凍結!行員跳出來內幕都說了

太報
03

醫療費大通膨3/罹癌至少要準備200萬! 急診醫師揭醫療險投保順序

鏡週刊
04

「夫妻贈與免稅」為何老公送她千萬被課遺產稅?「忽略1事」誤會大了…律師:這些贈與都要繳稅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5

吳怡霈曝「2檔金融股」驚人股利!無痛下單iPhone 17

民視新聞網
06

大樂透頭獎3.15億元1人獨得!獎落台中市 店家曝:「招財貓」一直來

三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