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高雄林園幼兒園連環虐童案擴大!逼童下跪、胸口碎大石,3所解約8人停職。議員批教保員超時情緒耗竭是隱形炸彈

媽媽寶寶

更新於 4小時前 • 發布於 4小時前

「老師打我,說我不乖。」家長聽到孩子這句話時幾乎崩潰。曾自誇是「濁水溪以南最好的幼兒園」的園長謝冰雁,旗下三所園所卻接連爆出虐童事件。孩子被罰站、青蛙跳、餐後跑步,甚至被書本墊在胸口後拍打、被形容為「胸口碎大石」,多名幼兒身心受創。

「濁水溪以南最好的幼兒園」竟成惡夢,最小受害者僅3歲

高雄林園幼兒園

(畫面翻攝自奇摩新聞)

根據家長組成的自救會指出,林園郵局教保中心、中芸非營與林園非營三園均傳出多起體罰事件,包括拍打頭部、拉扯頭髮、打屁股、恐嚇不准告訴家長等行為,部分幼童出現噩夢、害怕進教室等創傷反應。

議員邱于軒指出,家長原以為把孩子送進非營利幼兒園能「平價又安心」,沒想到卻是「另一場噩夢的開始」。

家長與老師現身控訴:「孩子會下跪求原諒,說是老師教的」

高雄林園幼兒園

(畫面翻攝自自由時報)

7日議會現場,有4名家長手舉「救救我的孩子」標語陳情,哭訴孩子在園內遭遇的可怕經驗。多名家長表示,孩子回家後會自責地說「我不是故意的」,甚至情緒崩潰爆哭、啃咬指甲。追問之下,才知道孩子在學校被打、被帶進黑黑的小房間罰站。

更令人心碎的是,有幼童在家做錯事時,竟突然跪下、雙手合十說:「媽媽對不起!請你原諒我!」──那是老師在學校「教」的懲罰方式。家長控訴,教室內沒有監視器,他們向教育局陳情卻遭「吃案」,求助無門。

除家長外,也有園內老師出面揭發,指出該機構的男主任對兩、三名女童有不當身體接觸,包含將女童抱在腿上、要求親吻、甚至與女童單獨午睡。

該機構同時還被指涉及多項違規,包括薪資回捐、加班費不足、強迫家長購買教材與報名課後才藝班等。

教育局全面解約,8名涉案人員停職調查

高雄市教育局長吳立森在議會答詢時證實,涉案人員共8人,包括主任與多名教保員,全數停職調查,並與該法人全面解約。

三所園所目前由王公國小與中芸國小暫代管,預計12月底前遴選新接管法人進行整頓。教育局也承諾針對曾被裁罰或接受調查的園所造冊管理,未來將加強監督及輔導機制。

「胸口碎大石」引公憤,議員痛批教育局消極

高雄林園幼兒園

議員邱于軒痛批,林園三園事件已使地方校方疲於奔命,「3間幼兒園就把林園每所學校搞得天翻地覆」。

她指出,該法人曾在路竹地區發生6名幼童受傷事件,如今又在林園取得3園經營權,制度漏洞令人髮指。教育局應徹查審核流程,防止類似悲劇重演。

勞動壓力與虐童比例相關,議員籲「懲罰轉預防」

長期關心兒虐議題的市議員李雅慧指出,今年高雄共有12家幼兒園因違反勞基法遭裁罰22件,其中4家涉及兒虐事件,「違法勞動與虐童比例高達1比3」。她認為,許多教保員長期超時工作、薪資偏低,導致情緒耗竭與心理失衡。

李雅慧呼籲教育局與勞工局合作,建立「風險揭露系統」,定期稽查工時與薪資,將懲罰轉為預防。

教育局回應:跨局處聯合稽查、嚴懲回捐與剝削

對於外界質疑監督不力,教育局回應,將與勞工局、工務局、衛生局、消防局等單位聯合稽查幼兒園,針對薪資回捐、違法工時與健康指標進行全面檢視。吳立森強調:「只要查有不法,絕不寬貸。」目前勞工局已裁罰涉薪資回捐行為,教保員薪資與資遣費也於10月全數發放。教育局後續將清算補助款與設備資產,確保公帑使用透明。

每一次虐童事件,都是對整個教保體系的警訊。除了懲處不當行為,更該思考如何讓教育現場不再讓壓力轉為暴力。當照顧者能被善待、被支持,孩子才可能被真正溫柔地對待。家長與教育者的共同守護,才是防止下一個悲劇的關鍵。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高雄林園非營利園幼兒園爆虐童醜聞!孩子怕到「自動下跪求原諒」

3歲童問爸媽「你們會保護我嗎」?高雄貴族幼兒園暴虐童,遭布蓋頭對待、教室內拖行,教育局啟動調查「公布涉案校名、職員」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

生活話題:普發現金懶人包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高鐵每天超過2千空位被浪費! 11/10新制「提早1小時搭車先換票」

自由電子報
02

健保補充保費挨轟 石崇良親上火線:改革是為了公平非「搶錢」

自由電子報
03

熬夜恐發生猝死!專家曝「4警訊」:許多人以為只是小毛病

鏡報
04

租屋養老遭拒!台中75歲長者「找40間租屋」全碰壁…房東聽年齡秒拒絕

三立新聞網
05

鳳凰颱風最快「下週一發海警」!北轉逼近台灣 氣象署:3地區下到發紫

三立新聞網
06

氣象署發布「中度磁暴」警示 明日5時起影響約33小時

台視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