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肝硬化不是絕症!醫師提醒:戒酒+飲食調整就能穩住

常春月刊

更新於 10月20日03:15 • 發布於 10月23日01:00

喝酒傷肝是真的!秀傳醫療體系中部院區黃士維院長指出,酒精在肝臟代謝時會產生有毒物質,可引發肝細胞發炎、死亡,最後形成疤痕組織,長期飲酒持續傷害肝臟,最終就可能導致肝硬化;一旦出現腹水併發症,如果不積極治療將影響患者存活期。相對地,及早預防和治療,並配合飲食習慣調整,避免攝取酒精、生食等,則有機會避免病情持續惡化!

醫揭肝硬化多元成因 B、C肝、酒精、脂肪皆為元兇

什麽是肝硬化?黃士維院長解釋,肝臟若長期受傷,健康的肝細胞逐漸被疤痕組織取代,導致肝臟變硬、功能變差,過濾血液中毒素、製造蛋白質、儲存能量和幫助消化等工作都會無法正常運作。

持續飲酒讓肝臟來不及完全修復,傷害持續累積、恐引發酒精性肝硬化。此外,B型或C型肝炎未獲妥善治療,可能會變成慢性肝炎,長期下來導致肝臟反覆發炎受傷,是台灣常見的肝硬化原因。

就算沒有飲酒習慣,仍可能罹患「非酒精性脂肪肝」,與肥胖、糖尿病及高血脂有關。當肝臟堆積太多脂肪,會引起發炎反應,如果不控制也有演變成肝纖維化甚至肝硬化的風險。最後,包括自體免疫性肝炎及遺傳性疾病,如血色素沉著症、威爾森氏症等等也是肝硬化的可能原因,但相對較少見。

肝硬化治療有「1目標」 4類飲食不要碰!

黃士維院長說明,肝硬化治療以阻止肝臟繼續受損、保護剩餘肝功能為首要目標。雖然疤痕組織形成後通常難以完全恢復,但透過適當治療有助延緩疾病進展、改善生活品質,治療方案將考量肝硬化原因、嚴重程度和患者個人情況等,選項涵蓋各類藥物治療和肝臟移植。

肝硬化治療需配合飲食限制,黃院長強調,患者應避免攝取以下4類飲食:

  • 酒精飲料:即使少量酒精也可能加重肝臟負擔,不管原本的病因為何,所有肝硬化患者都必須完全戒酒,包括含酒精的藥物。
  • 高鹽食物:高鹽食物會導致體內水分滯留,加重腹水和水腫,特別是已出現腹水的患者,要嚴格限制攝取,包括醃漬品、加工肉類、罐頭食品、調味料、鹹餅乾等都應盡量避免。
  • 高脂肪和油炸食物:肥肉、油炸食品、全脂乳製品、椰奶等高脂食物,會讓肝臟處理脂肪的壓力增加、加重病情,應選擇低脂或脫脂替代品。
  • 生食和未煮熟的食物:肝硬化患者免疫力下降,應避免吃生食或未完全煮熟的食物,如生魚片、生菜沙拉、生蛋等,以減少細菌感染風險。食物應徹底煮熟再吃,預防可能的食源性感染。

肝硬化早期無明顯症狀 晚期合併「腹水」未治療死亡風險增

黃士維院長指出,肝硬化早期可能沒什麼明顯症狀,或者只有輕微不適,隨著病情發展,患者可能會開始感到疲倦、沒胃口、體重減輕、噁心和右上腹不舒服,到晚期肝功能嚴重受損,除了明顯可見的黃疸,甚至可能因毒素累積在血液引發「肝性腦病」,出現精神混亂、記憶力變差,嚴重時甚至會昏迷。

肝硬化出現腹水,表示疾病已經進展到較嚴重的階段,黃士維院長表示,如果未積極治療,約半數患者可能於1至3年內死亡,考慮個別患者情況差異,存活時間取決於肝功能受損程度、併發症嚴重程度及治療效果等因素。

肝硬化雖然嚴重,但透過早期發現和治療,多數患者仍有機會保有生活品質。黃院長也提醒,民眾應定期檢查肝功能,不喝酒、均衡飲食、適度運動,都能守護肝臟健康,如果有任何肝臟相關問題,應趁早就醫檢查,別等到症狀明顯才處理。

資料來源:

黃士維院長 - 微創機器人手術權威 消化道 疝氣 專家 - 秀傳醫療體系

肝硬化懶人包:症狀、前兆、原因、治療方式一次看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專家點名「6類飲食」超傷肝! 碳酸飲料、維生素A都是大地雷
·營養師最推護肝排毒「4大類食物」! 咖啡、巧克力上榜

查看原始文章

健康指南: 秋冬呼吸道疾病高峰期

做好防護措施 讓免疫力站穩腳步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41歲女星0期乳癌「全切」 僅1%機率仍不幸復發

中天電視台
02

地瓜葉穩血糖又抗癌 醫:2吃法是大忌

中天電視台
03

坣娜證實肺腺癌病逝!丈夫曝臨終遺願:緊抱愛妻直到平靜離開…「居家安寧」6項護理服務圓善終

幸福熟齡 X 今周刊
04

肺癌早期超安靜!醫點名「2族群」務必檢查 早發現存活率高達九成

健康醫療網
05

溫體豬回來了!農業部揭「恢復供應時間」 但這1事仍全面禁止

常春月刊
06

死亡率是流感2倍!RSV大流行「無藥物治療」 醫示警高風險

三立新聞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