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膠囊內視鏡檢查腸胃 無侵入性副作用

大愛新聞

發布於 11小時前

成人的小腸4到6公尺長,醫師檢查病灶,通常會用小腸鏡,從口部或肛門端進入,各看一半的小腸,才能完成全段檢查,醫療科技發達,有另一種選擇,叫做「膠囊內視鏡」,膠囊前後有鏡頭,吞下肚,隨著腸胃道蠕動推進,每秒拍6張照片,之後,膠囊隨糞便排出,安全性高,經醫師評估,符合特定條件的患者,健保有給付。

這顆膠囊,能吞進肚子裡,但不是藥物,而是迷你攝影機。

台中慈院腸胃內科醫師 蔡佳勳:「(吞入後)我們會在受檢者身上,背一個即時影像系統,確認患者的膠囊內視鏡,是否有進到小腸的部分。」

從食道經由胃部再到小腸,每秒拍攝6張照片,以12個小時來算,共拍攝25萬9千2百張照片,醫師會從影像接收器,擷取檔案判讀,連續播放就像看短片一樣,有人好奇,膠囊最後去那裡,其實等到沒電,就會隨糞便自然排出。

台中慈院腸胃內科醫師 蔡佳勳:「像是有些患者,反覆不明的腸胃道出血,慢性發炎,還是體重不明原因的下降,一直長期腹瀉,也找不到原因,也可以考慮使用。」

民眾 陳女士:「以前我婆婆就是一直血便,可是查不出怎麼樣,醫師說,可能小腸有問題,如果早期有這種工具,我們可能就可以及早治療。」

有些特殊情況要注意,孕婦或罹患阻塞性腸道疾病,吞嚥困難的人都不適合,臨床上,揪出小腸病灶不容易,成人小腸有4到6公尺,彎彎繞繞,通常分別從口側或肛門側進入,才能完成全段檢查,相較之下,膠囊內視鏡更方便,缺點是,無法及時取樣切片或止血。

台中慈院腸胃內科醫師 蔡佳勳:「不同問題不同方式處理,假設有出血,要做小腸鏡止血或手術治療,有腫瘤的話,考慮作小腸鏡切片或外科手術。」

膠囊內視鏡與小腸鏡,兩種檢查可以視為互補的工具,適合哪一種,可以先諮詢有豐富經驗的醫師。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長者吃安眠藥再沒醒來!台大醫曝「5大警訊」:猝死機率暴增

TVBS
02

吃甜食竟變苦!71歲男肝癌晚期 醫嘆:2警訊快就醫

TVBS
03

睡不好竟是「第二大腦」作怪 醫曝4方法改善

CTWANT
04

16歲男學生罹患糖尿病兩年 「1因素」害病程失控引發致命併發症

健康醫療網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轉發 (0)
Loading...

健康指南:早睡才是真女王

揭示規律作息對健康的關鍵影響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