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永遠不會支持台獨!」學者提醒台灣要補3個洞:要聽懂美方訊號
前美國副總統國安顧問菲利普・戈登在美國《Foreign Policy》網站撰文指出,川普第二任期的對外政策高度交易化與不可預測,台灣很可能被放上談判桌。戈登特別點出幾項近期警訊,包括:台灣總統過境美國遭拒、國防部長訪美被否決、對中國開放先進運算晶片出口,以及對台灣課徵高於日本、韓國與歐洲的關稅,而在華府積極推動「川習峰會」的大戰略下,台灣利益正逐漸被邊緣化。對此,旅美學者翁履中表示,戈登本身並不是亞洲專家,所以內容並沒有太多新意,而這篇文章也不是在唱衰台灣,但是,值得一看的原因,是這篇文章反映出非亞洲專家的民主黨菁英視角,提醒台灣在川普時代要更謹慎。
翁履中發文指出,民主、共和兩黨雖然語氣不同,但對台的方向其實非常一致:第一,台灣要更能打(國防預算、動員、彈藥、非對稱戰力、民防);第二,台灣要更有用(加大對美投資、鞏固供應鏈角色,讓台美利益綁得更緊)。靠情感敘事是撐不起安全承諾的,只有可量化、可驗證的投入,才能讓「支持台灣」變成美國政策的本能。
翁履中:從美國角度來看,台灣至少有3個洞要補
翁履中提到,從美國的角度來看,台灣至少有3個洞要補。軍事上,3% GDP的國防支出不能再是口號,而是下限;採購、訓練要更快、更常態化,彈藥和維修能量要留在島上,確保打得久。經濟上,要把「矽盾」升級成「利益共同體」,不只是蓋工廠,而是把研發、封裝、供應鏈和人才交流一起做,讓「挺台」等於「挺美國工人」。政治上,內部要減少內耗、對外保持一致,避免高風險的政治表述讓盟友難以承擔。
翁履中強調,當華府在「交易」和「原則」之間搖擺,台灣要做的就是降低被交易化的誘因,把風險成本拉高,把合作利益坐實。
翁履中:台灣真的不用過度期待「誰上台就一定會挺台」
翁履中續指,更關鍵的是,美國對「台獨」的態度一向清楚,道德上或許值得同情,但現實上永遠不會支持,因為那不符合美國利益,這不是打擊,而是提醒台灣要聽懂美方訊號。連民主黨裡最友台的專家都在提醒「謹慎處理台獨表述」,重點不是壓抑民主,而是避免把風險推到讓盟友無法承受的門檻。
翁履中坦言,說白了,台灣真的不用過度期待「誰上台就一定會挺台」,真正能讓美國不敢棄台、也不願棄台的,是台灣能同時展現:守得住的實力、取代不了的利益、務實認知局勢的節制,這3件事做到位,外援才會順著管道自然流進來。當華府搖擺,台灣更要自助——自助者,天助之,也才有人助之。
更多風傳媒獨家內幕:
‧ 「川普正等台灣遞答案!」謝金河籲台商:拉攏成台灣隊共同搶美國市場
‧ 從總預算看明年產業變化 專家看漲這些股票:內需相關股票持觀望態度(推薦閱讀)中國禁本土企業買H20晶片?學者曝黃仁勳獨到生存優勢:這點比產品行銷關鍵
重磅推出!《風傳媒》全新數位專題《解密報告》
本次主題《誰吃了光電大餅》將鏡頭對準這幾年快速蔓延的太陽能產業
獨家揭密你從未真正看清的光電發展弊端☛立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