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過敏與失眠與壓力有關?醫曝腸道功能與神經調節的新觀點

潮健康

更新於 09月19日07:07 • 發布於 09月19日07:07

現代人長期熬夜、壓力大、飲食不規律,許多人常出現皮膚過敏、頭暈、腸胃不適或失眠等症狀,但檢查卻找不到明確病因。敦仁診所蕭敦仁醫師提醒,兩者之間存在密切關聯部分身心症狀可能與生活壓力、腸道機能或神經調節有關,應尋求專業評估。

身體出現功能性不適時,建議從神經調節與壓力管理等多面向思考

自律神經負責調節心跳、血壓、腸胃蠕動與睡眠,包含「交感神經」(啟動身體戰鬥/逃跑反應)與「副交感神經」(負責放鬆與修復)。一旦兩者失衡,就可能引發以下症狀:心悸、胸悶、頭暈、腸胃不適(腹瀉、便秘、脹氣、胃食道逆流)、失眠、焦慮、情緒低落、過敏(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喉嚨異物感…等症狀。

蕭敦仁醫師指出:「症狀若無法從單一科別解釋,可嘗試從整合醫學角度尋求協助。」

圖說:自律神經失調會波及多器官,常見於心臟、腸胃、情緒與皮膚系統

HRV檢測:快速判斷神經系統狀態

「心率變異度」(HRV, Heart Rate Variability)是一種評估自律神經活性的先進指標。只需靜躺5分鐘,即可判斷交感與副交感神經是否平衡。

蕭醫師說明:「HRV是評估神經平衡狀態的一種工具,可作為輔助參考。」

自律神經與腸漏的「雙向干擾」

腸漏症指的是腸道黏膜通透性過高,未消化完全的食物或毒素進入體內,引發免疫反應。研究發現,自律神經失調的第七型(交感低、副交感高)患者,常與腸漏症高度相關。

醫師解釋,腸道發炎會刺激迷走神經,使副交感神經過度興奮,進而影響全身神經調控。患者常伴隨腸躁症、腹瀉、皮膚過敏、耳鳴或暈眩。

醫師指出3個方法,有助於支持腸道健康:

  • 移除過敏原:檢測並避免小麥、牛奶、大豆、咖啡等常見食物過敏原。
  • 補充益生菌:可考慮補充益生菌來協助維持腸道菌叢平衡。
  • 修補腸黏膜:補充麩醯胺酸被研究關注其在維持腸道機能上的潛力,但效果因人而異。

圖說:腸道與神經系統關聯受到關注,需多方調整維持平衡

醫師提醒:生活調整才是根本解方

「自律神經失調不是單一器官出問題,而是全身系統的警訊。」醫師強調,患者若經常疲倦、腸胃不適卻檢查不出異常,不應僅止於科別治療,而應尋求功能醫學檢測,才能避免長期惡化。

他建議,除了藥物或營養補充,最根本的方法仍是:

  • 規律作息、避免熬夜
  • 適度運動、降低壓力
  • 定期健檢、追蹤HRV

醫師呼籲,現代人長期處於高壓與高工時環境,務必留意身體傳出的「隱形警訊」,若你也出現長期心悸、腸胃不適、睡眠品質差等狀況,別輕忽!若有相關症狀,建議與具專業資格的醫療機構諮詢並接受個別評估,早期發現,早期改善。

免責聲明:本文為健康資訊與產品特性介紹,非作為醫療診斷或替代治療依據。產品效果視個人體質與使用習慣而異,若有持續困擾,建議諮詢專業醫療機構

延伸閱讀:・官網-敦仁診所・FB-敦仁診所

健康指南:守護心血管健康

保護心臟健康,降低死亡風險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超愛吃「1食物」!表妹婿20幾歲罹大腸癌 譚敦慈:絕對不吃

鏡報
02

莊人祥59歲罹胃癌!醫揭早期無症狀 「4大地雷食物」曝光

三立新聞網
03

吃個炒飯竟進ICU!專家點名5大「不能放隔夜」食物:這種細菌加熱也殺不死

鏡報
04

23歲女孤獨死1年「遺體如木乃伊」 向AI求救訊息令人鼻酸

中天電視台
05

男子「尿尿分岔」慌了 醫:40歲以上注意!有癌變可能

鏡報
06

不用日行萬步!各大科學研究發現走路「這步數」就能燃脂、降血糖

健康2.0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