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看見被標籤的孩子 用藝術打開對話與理解之門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桃園市政府社會局(家防中心)與桃園市助人專業促進協會合作於十二日假桃園市土地公文化館舉辦《長大,不錯》兒童及少年生命故事展開幕式,由社會局陳寶民局長、家防中心王秀珍主任、桃園市助人專業促進協會王燦槐創會理事長、衛福部心健司游凱翔科長、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孫頌賢教授、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杜淑芬教授、警察局婦幼隊盧昱嘉隊長、警察局少年隊戴賢隊長、衛生局心健科吳家豪科長及教育局施力中主任等局處代表一同出席活動,展 覽以藝術形式呈現兒少在輔導歷程中的心路轉變與生命故事,邀請市民朋友一同走進兒少的內心世界。
未成年性侵害行為,往往不僅是性衝動或缺乏性教育如此簡單,更是不穩定的家庭系統及不利兒少發展的成長環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未成年階段心理與生理發展未臻成熟,行為極具有可塑性,若能即早介入提供系統性心理輔導與支持服務,有助於預防其未來進入犯罪循環。
陳寶民表示:「未成年行為人面對的困難不只是犯錯本身,更重要的是行為人標籤所帶來的孤立與排斥,少有機會被理解。」,且從服務經驗中發現,這些行為人多數來自缺乏穩定照顧與支持的家庭,更有錯綜複雜的童年逆境與創傷經驗,除了付出代價與責罰,更需要社會大眾的理解、支持關懷與長遠輔導教育,以接住他們回歸生活正軌。
本故事展共展出二十四幅畫作,以《長大,不錯》為題,透過視覺藝術與真實故事,呈現未成年性侵害行為人的生命歷程與轉變。展區結合文字、影像與互動體驗,讓觀者從「錯」的發生、成因到修復,重新看見行為人背後的真相與努力。期盼藉此展覽,促進社會大眾的理解與對話,為重返正軌的孩子們鋪一條被接住的路,歡迎市民朋友蒞臨觀展,一同走進孩子的世界,重新思考錯誤與成長之間的關係,為建構更有包容力與修復力的社會邁進一步。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