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政府推「漁電共生2.0」,拉農漁會、養殖協會進場「整合輔導」,能讓漁電走上正途?

上下游新聞市集

更新於 03月04日12:09 • 發布於 03月04日03:44 • 上下游新聞

「漁電共生」政策上路以來爭議不斷,多數案場設計不適合養殖,導致漁民離場甚至棄養,日前更爆發漁民因無法養殖,遭台泥公司求償上億,凸顯漁民面對大型開發財團時的制度不平等。(閱讀新聞背景點選這裡)

為減少爭議,政府推出「漁電共生新制」,開放由養殖協會或農漁會擔任漁電共生合約「第四方」,協助土地整合及養殖技術輔導。但光電業者擔心地方勢力藉新制「再剝一層皮」,漁業團體認為,各地養殖經驗不同,加上土地開發利益複雜,若政策本身不修正,民間單位難發揮實質作用。

漁電共生不斷在台灣西海岸蔓延擴張,但是在養殖事實與產量上卻備受質疑。(攝影/林吉洋)

政府宣傳漁電共生新模式,由三方變成四方

農業部漁業署表示,為讓漁電共生符合養殖作業使用,希望從案場設計之初就由養殖漁民參與設計。為此,農業部及經濟部能源署合作,希望能媒合養殖團體(包括各縣市養殖協會、農漁會組織)參與,協助農漁民與光電業者溝通,並給予專業養殖建議,並在漁電共生案場需要時,媒合農漁民進場養殖。

原本的漁電共生公版合約,為地主(甲方)出租魚塭土地給開發商(乙方),如果該土地上原本有承租養殖戶(丙方),則必須保障承租戶的優先養殖權。新的制度則改變原本的三方關係,再加入養殖協會(或農漁會團體),成為合約上的「丁方」,提供技術支援與溝通協調服務,也希望憑藉農漁團體力量,弭平阻力與抵制。

依照新制,除了地主與電商、養殖戶外,更加入養殖團體作為第四方。(經濟部簡報,記者截圖)
對經濟部能源署而言,希望養殖、農漁團體參與,功用在於協助整合土地,擴大規模。(經濟部簡報,記者截圖)

土地開發利益複雜,難寄望養殖協會或農漁會整合

針對新制,嘉義縣養殖生產區執行長陳泓碩認為,土地整合涉及利益複雜的土地開發,非養殖協會能夠協調,政府希望地方實力強大的農、漁會出來整合土地,若能得到農業金庫融資更好,但難度很高。他認為,不論協會或農漁會,都是理監事團體,要牽涉的是非、利益太多,未必能夠達成共識。

台南市區漁會總幹事林鈺昕認為,若從好處想,新制希望請農漁團體幫忙守護漁民立場及權益,但往負面想,則是希望由法人團體出來擺平糾紛。

林鈺昕直言,早期台鹽綠能整合土地的作法相當粗暴,直接找地主排除承租養殖戶,任由開發商去搶占圈地,等到合約由大型開發商接手,簽約時的「保證」跟「承諾」不見了。「漁電共生法規是養殖,實際審查跟開發卻是由光電商主導,這是兩條平行線,永遠無法交集。」

她認為整合土地不可能由農漁會擔任,總幹事一職需要選票,土地整合利益複雜,要理監事決議參與漁電共生,擋人財路並不容易。

先天設計規劃不良,後續介入風險誰負?

針對新制希望漁業團體協助養殖技術,陳泓碩表示,因政策推動倉促,許多大型案場建置不符養殖需求,隨後出現一批「養殖顧問公司」,配合光電商需求管理案場,但養殖「不可能一招打天下」,例如找高雄的人來嘉義管理養殖,環境、水源、土質完全不同,即使能在帳面上維持養殖事實,實際成效經不起檢驗。

陳泓碩認為,養殖協會的確有充分的在地經驗與人才,若案場養殖困難,協會可媒合優秀養殖青年接手,但問題是「案場規劃的主導權」。

他舉例,光電商設計案場為想衝高發電量,密集鋪設光電板,養殖僅能集中在部分有日照的養殖池,導致養殖密度過高,養殖難度也拉高。而若養殖協會認為應降低光電板覆蓋率,資方未必願意,勢必造成意見衝突。

陳泓碩直言,若養殖協會擔任輔導顧問或背書角色,涉及到風險承擔,假使養殖不成功、案場遭到撤照,農漁會、養協如何賠償損失?

漁電共生最初想法是光電板設置於堤岸,同時架高基樁,保留機具作業空間,將干擾降至最低。圖為七股水試所漁電共生育成中心。(攝影/林怡均)
實際上的漁電共生卻鋪滿養殖區,地貌徹底改變。(上下游資料照)

贊同意見:南瀛養協整合會員團進團出,絕不坐以待斃

在新制推出之前,台灣第一個取得 ASC 永續水產養殖認證的「南瀛養殖協會」,已採取「團體進場」的方式,主動整合漁民與光電商協調,爭取參與案場設計的機會。

協會理事長蔡阿玉認為,「簽約下去 20 年,你哪裡放電板哪裡放蓄水池,電業商都是有樣學樣,但實際上每個人養魚養蝦養文蛤,需求都不同。」蔡阿玉認為,初期養殖戶參與設計非常重要,儘管政府在漁電共生的案場審查制度中,有找學者參與把關,但實際上第一線養殖與做研究無法類比,「不是說有學者背書,案場就一定好用。」

蔡阿玉發現,個別漁民跟地主簽約,力量微薄,沒有機會談案場規劃設計,然而,光電商卻最喜歡跟個人簽約,「你不養最好,我有自己的養殖團隊,可以處理」,足可應付地方政府稽核,然而沒有產量。她認為,真正的漁電共生,要能夠讓原有養殖戶存活下來,禁得起 24 小時錄影監控。

針對政府推出新制,要新增養殖協會參與角色,她感嘆為時已晚,但為了養殖戶跟未來20年水產產量,「一定要做」。至於南瀛養協的案例能否適用其他協會,她坦言「不見得」,因為許多整合中案件,「未必是各地養殖協會能掌握」。

業界:地方生態複雜,電業商如履薄冰

參與數起漁電共生案、具有實務經驗的業界人士的程先生認為,漁電共生是動輒數十億的投資案,現在政府想多一個養協會農、漁會參與,「講好聽是多一個人幫忙,講難聽是多一個人綁架我。」

「養殖協會百百種」,程先生表示,有的協會成員不一定是養殖者,甚至有的協會更想做土地整合,收取土地開發費用,面對土地糾紛與養殖問題卻未必是有能力解決的「和事佬」,例如政府曾經想引進學界參與,但實際上學者未必有現場問題的解決能力。

程先生強調,每個地方生態都很複雜,電業商面對過各種奇怪的要求,有的要承攬工程、有的要承包清洗業務,各種千奇百怪要求都開出來。電業商面對數十位地主、養殖戶,再加上政府要求,關係已經很緊繃,更已經有外商受不了台灣政府一再改變規則,選擇撤資退場。

他認為電業商原本只是想養魚蓋光電,但地方勢力龍蛇混雜,業者被逼著「走入江湖」,再加上養殖團體分一杯羹,「成本要往上疊加沒關係,但能夠保證不會變成新的問題嗎?」他質疑。政府雖說新舊制並行,但他認為,實際一線承辦還是會要求現有申請案走新制,對開發商而言非常無奈。

漁電共生牽涉土地工程利益角力(攝影/林吉洋)

外界質疑早期審查機制有誤,漁業署:不同意

對於漁、電雙方未必看好新制,甚至質疑政策「先天不良」,究竟早期經濟部、農業部委由學者組成的審查機制是否有效?漁業署副署長陳建佑認為,學者有專業性,早期案場規劃審查已具備專業性,依照環境條件改善皆可以做養殖。

陳建佑表示,新制度是志願性的,如果有業者不想走新制,或者漁民團體內部理監事會需要溝通時間,漁業署跟能源署都會尊重。至於業者擔心遇到不良協會「綁架」或者尋租,他認為這不是新制的初衷,南瀛養協已經成功,就他所知,也有其他有意願的地方養殖協會躍躍欲試,他認為應有機會。

開發商:政府應制定規則,不是閃避責任拉協會進場

一位大型漁電共生開發商向《上下游》表示,新制最大的問題在於,政府本應制訂適當規則,但目前政府的態度是「不敢也不願介入行使制定規範的權力」,卻拉沒有公權力的養殖協會、農漁會進場,只是讓問題更複雜,他並不看好新制能夠解決問題。

對大型開發商而言,台泥案暴露出漁電共生遊戲規則不明確的問題,這個困境對開發商及其背後的出資者都是風險,再多加入一個養殖團體或農漁會,仍舊無法健全遊戲規則,業者跟養殖戶若出現糾紛,養殖團體仍無法扮演公正第三方,更絕非仲裁者的角色。

延伸閱讀:

台泥漁電共生遭廢止許可,向漁民求償上億,制度缺失,政府、廠商、漁民三輸

養殖戶變流浪漁民:全國一半魚塭劃「漁電共生」

【重磅調查】破碎的西海岸,魚塭農田光電海

綠能風電光電進入農漁村系列報導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國內相關文章

01

北榮名醫涉詐領逾3377萬!假藉研究貪污遭起訴 台北榮總:零容忍

鏡週刊
02

女子巷口撿到「價值995萬」金條 順手帶回家!挨告辯稱:以為假的

CTWANT
03

快訊/挺韓直播主陳清茂「破獄救柯文哲」籌嘸百萬…咆哮、拍桌嗆銀行員

三立新聞網
04

交保喊卡!柯文哲「還要再想想」柯美蘭:哥哥知道家裡其實沒有7000萬

三立新聞網
05

遭羅智強轟「變了」 黃暐瀚認了這件事

NOWNEWS今日新聞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