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股族要噴錢了?補充保費新制2.11%「躲不掉」 月配息1.9萬試算結果曝光
衛福部預計在明(2026)年推動《健保法》修法,原健保補充保費是針對薪資以外「超過2萬元」的利息、股利等收入收取2.11%,新制擬改為年度結算,也就是1年內累計逾2萬就要收取補充保費,且扣獎上限將提升至從1000萬元提升至5000萬元,衛福部長石崇良表示,屆時預估可為健保增加100億至200億元的收入。對此,財經粉專「股人阿勳」今(5)日在臉書直言,簡言之,稅源不夠,只好再找存股族拿錢,未來不管怎麼配,「2.11%躲都躲不掉」;臉書財經粉專「不敗教主」陳重銘也列出存股族的注意事項。
「台灣股市1年發放2兆多的現金股利,是肥羊嗎?」陳重銘今在臉書針對補充保費分析,首先要關注的是扣繳上限,屆時提升至5000萬、費率維持2.11%,若年領2000萬股利,原本只要繳1000萬X2.11% = 21.1萬補充保費;若提升到5000萬就要繳42.2萬元,但對股利大戶來說,最重的還是所得稅,通常會開投資公司來節稅,投資公司也不用繳交補充保費。再者是年度結算,這個新政策就會打到一般投資人了,假設每個月ETF配息1.9萬,以前不用繳稅,改成年度結算後,要繳交23.88萬X2.11%=5000元的補充保費,他也質疑,過去股補充保費是直接從股利中扣除,若改年度結算,就要隔年申報再繳費,「可以說擾民嗎?」
至於如何節省補充保費,陳重銘分析,2.11%的費率並不高,不用刻意操作節稅,如除息前賣出棄息就不用繳,但萬一填息又上漲,損失反而會更大;再來就是盡量挑選配息少、但是獲利成長的公司,他也以台積電為例指出,他看重的原因就是配息很少,所得稅跟補充保費都少,但股價持續跟著獲利成長而增加,在台灣賺到的都是免稅的,「歡迎投信們推出不配息的ETF,所得稅、補充保費都免了,我肯定支持!」但他也表示,他個人認為,股利繳交補充保費是有爭議,因股利並非穩賺,萬一貼息賠錢還要繳費有點不合理。
但陳重銘也說,現行制度都把股利當成所得,可是除息參考價算法不把股利當成所得,這就產生矛盾,例若股價100元,明天配息5元,明天開盤的參考股價是100-5=95元,除息就是把股利從股價中扣除,既然是「扣除」就不應該視為所得;若要視為所得,那麼除息當天的參考股價應該還是100元才對,「還是要變更一下除權息的計算方法?」文末,他直言,官字兩個口,講到錢永遠贏不過政府,乖乖聽話就對了,就當作愛國,台灣的健保制度也有優點,「不然就去開投資公司吧,真正的資產大戶,比較關心的還是所得稅,投資公司有它的優勢。」
更多風傳媒獨家內幕:
‧ 停砍軍公教年金開倒車?他嘆物價漲8%退休公教「越老越窮」:應照勞保年金調整
‧ 高薪資能解重症逃亡潮?台大醫院這科最搶手 名醫獻策:畢業即火坑當然逃
‧ 減重針猛健樂有多猛?謝金河揭藥廠賺翻「衝擊兆美元」:台灣生技只能炒股價(推薦閱讀)停砍軍公教年金審查激戰!綠曝55%國人挺年改 羅智強轟冷血:踐踏退休公務員
《風傳媒》讀者調查▸「護國群山」如何助台灣守住「矽島」地位?
我們不只站在科技革命的浪頭,更處在地緣政治的風口。
讓你最關心的產業議題,成為我們持續追蹤的動向!☛立即填問卷,分享你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