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愛乾淨竟是失智前兆!醫曝1種人「惡化速度最快」,年輕人小心
馬偕醫院老人精神科主任林承儒表示,失智症不是老人專利,年輕人也要小心!約3%的失智症在65歲以前就會發生。而早發型失智症一旦發病,惡化速度比老年失智症還快,及早發現並介入治療非常重要。
失智症前兆與十大警訊
林承儒指出,失智症的前兆包括不愛乾淨、不想要洗澡、對自己越來越忽略等,這些都是失智前兆。
此外,失智症最常見的十大警訊,第一個是記憶力衰退,要重複確認同一件事情。第二個是計畫事情有困難,或是解決問題有困難。第三個是沒有辦法做好熟悉的事物,例如本來很會做菜的人,突然沒辦法做菜。第四個是時間空間混淆,例如已經住了十幾年的房子,但還是一直覺得這不是他家,他要回到原來小時候住的家。第五個會有空間、影像上面理解困難,常常會有迷路的狀況,每天都走的那一條路,突然不知道從哪個地方轉彎。
第六個是語言表達困難,例如講不出鑰匙這個名詞。第七個是出現亂放東西,沒辦法回去找的能力,對於東西擺放出現混亂狀況。第八個是對燈號反應變差,可能會闖紅燈。第九個是判斷事情的能力變差,導致容易受騙,接著社交活動也變得沒那麼好。第十個就是情緒跟個性出現變化,變得跟以前完全不一樣。
看更多:這碗「綠豆湯」怪怪的?62歲「國民媽媽」楊麗音驚母親失智 竟跟外婆一樣!
失智症和老化不同
林承儒強調,失智症其實並不是所有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它從65歲開始慢慢增加,即便到90歲、100歲,也僅有30~40%的發生比例。而老化是幾乎每一個人都會遇到的狀況。
老化可以生活自理,記憶力也許一時之間想不起來,但慢慢回想就可以想起來,而且社交能力不會退縮,還是可以做很多自己要做的事情。但是失智症是明明記不得,卻一直覺得是他想像的樣子,怎麼給提示都想不起來,甚至會退出社交活動。
失智症診斷包括影像和問卷three object測試
通常在失智症診斷上,除了做影像學檢查,醫師還會問病歷、病史等問題,同時搭配問卷,比如說three object,問三個東西看他馬上記起來跟回想的能力。林承儒指出,也許會問紅色、快樂、腳踏車,用抽象和具象化的詞彙去了解患者是不是對抽象思考或是對比較不具象的東西,他的記憶力如何。
失智症高危險群
而根據《Lancet》 2024年文獻,有14種風險因子,會造成45%的機會導致失智症。至於剩下的55%,目前科學上還沒有解答。
針對風險因子第一個最重要的,在早年就是教育程度,如果低於12年,失智風險比較高。中年則包括聽力、三高、代謝症候群、肥胖、不運動,低密度膽固醇太高也比較容易得到失智問題。最主要原因是因為這些疾病都會影響腦部血管,即便不是血管型的失智症,血管的健康與否都會影響惡化。
至於在飲酒部分,每周要控制在21個單位以下。林承儒舉例,一小罐330c.c.的啤酒就是一個單位,也就是每周至少要減到21罐以下。
看更多:不是藥物!這療法喚醒記憶 阻止失智症惡化
失智症治療雖有突破 但僅針對阿茲海默症
失智症的治療今年有最新的類澱粉蛋白單株抗體治療引進台灣,主要是針對阿茲海默型失智症。林承儒說,很多過去研究發現,阿茲海默型失智症是類澱粉蛋白沉積在腦細胞裡面,透過藥物清除類澱粉蛋白之後,就會對認知功能有幫助。
至於藥物要治療多久,在不同的藥物有不同的研究,日本的藥物也許在一年半的治療後,就不需要兩周治療一次;美國藥物在治療一年或一年半之後,有機會可以停藥。不過這些藥物目前沒有健保給付,需要自費,一年要100萬元左右。
看更多:失智症「黃金2年」!症狀出現前15年就累積病變 新藥需測4指標
rTMS對失智症沒幫助 但對憂鬱症有用
至於rTMS治療,文獻回顧發現對於失智症,尤其是認知功能,幫助非常有限,但是失智症常會伴隨憂鬱,輕度失智症病人伴隨的憂鬱症狀,在rTMS的治療後會比較緩解,活力會變比較好、比較願意跟人互動,因此看起來就好像變得比較好一點。
年輕型失智症治療棘手
年輕型的失智症在臨床治療上通常較為棘手。這些人可能40、50歲時,就出現認知功能症狀,這些個案往往和家族史非常有關,他們身上可能帶有一些特殊基因,導致比較快發病,即使在穩定的治療過程中,也會相對退步的比年長型失智症還快。
林承儒曾經照顧過一對同卵雙胞胎姐妹,大概都48、49歲時發病,即便有在傳統的乙醯膽鹼酶抑制劑治療,還是退步到重度失智。新藥物是否有用,還需要更多的研究支持。
照顧失智症患者要有技巧
林承儒指出,失智症比較困擾照顧者家屬的,主要是精神行為症狀,這群個案大概80~90%會伴隨精神行為症狀,包括憂鬱、焦慮、失眠、日落症候群等,這些症狀會導致家屬在照顧上非常辛苦。
例如常遇個案很堅持他想的事情,例如他覺得某個地方有人在那裡,或是他覺得好像有人在跟他說話。林承儒建議,可以順著患者的話講,轉移注意力,可以幫助個案,也讓衝突場面比較不易出現。
善用社會處方箋調整日夜節律
此外,各大醫院都有發展出社會處方箋,就是用方法吸引個案,例如去博物館、日間照護、參加鄰里活動,讓患者有日夜節律的調整,就可以更穩定。而在喘息服務部分,每年會有評估CMS,根據患者CMS分數等級,有不同的時數跟服務,包括居家喘息、機構喘息等,讓家屬可以喘一口氣。只要撥打1966長照專線就可以得到服務。
看更多:年輕型失智症出問題的不只記憶 醫開「社會處方箋」把治療融入生活
預防失智症要趨吉避凶
國健署指出,預防失智症要趨吉避凶,趨吉就是多運動、多學習、多跟其他人互動;避凶就是要控制三高、大腦不要受傷,代謝症候群得到控制。因此控制體重非常重要。林承儒強調,這些方法雖然非常簡單、很容易可以達到,但要願意落實去做才有用。
◎攝影/林哲鴻.李孟淵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諮詢專家/林承儒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