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股災、匯率風暴...恐懼下大賣美債ETF虧慘!美債現在到底還能不能買?
圖片來源:Adobe Firefly
前幾日,看到友人説:看「四口人」的一個YT影音,是關於檢討最近四口人,因衝動賣出群益ESG投等債20+(00937B)200張蒙受了損失,所提出的自我檢討。我非常佩服有勇氣承擔錯誤且願意自我檢討的人,我個人也是如此。
所以,也來檢討一下這一波做錯什麼、未來可以改善什麼?
這一波川普風暴,第1波來襲時,是今(2025)年4月9日那次,突然地全部股票幾乎都跌停,因為個人有使用質押,雖然留有預備金,且當天跌停後維持率也還在標準內,但由於那次的關稅問題,不同於一般因素,沒有任何人知道隔1天、2天會不會繼續大跌。
4月9日當天我並沒有賣出股票,我是等到4月10日拉回漲停後,賣出一波。
這個操作到底對不對?應該說,當下我沒有太多選擇。原因是:
1.我的借貸部分,分爲2部分:一為房貸,二為質押,房貸部分目前不擔心,因為是理財型,每月繳相當少的利息(不用繳本息合),並沒有負擔且約期夠長。
2.之所以要賣出股票的原因,是因為連高股息都能無預期跳空跌停,那之後會發生什麼事?當下只能作最壞的打算。
那天是先預計跌停3天來計算,也就是含4月9日加起來共-30%時,要補多少現金。最後一算嚇一跳,是我當時預備現金的3倍~4倍。
當下,我考慮的不僅是預備金或維持率可不可以撐下去,而是擔心如果失控,因為槓桿的作用,以前賺會賺比較多,現在萬一賠當然也是賠比較多。假設最壞的情況下,會被打回原形,回到2023年,那這2年不就做白工?
那幾天真的睡不好,所以,做減碼是不得不的決定。
這邊學到一件事,去年我曾經想過要減碼,但由於主要的股票都在質押,因為沒有賣質押中股票的經驗,不太敢賣,都是贖回再賣而斷送先機。後來發現其實可以賣,相關程序弄清楚就好。
既然我可以算出質押維持率,為什麼沒能事前防範?
一是當股市一直向上時,我一直把預備金拿去買股票,預備金留的是我平常該準備的一半。
二是本次的確是沒按牌理出牌,依以往的經驗,高股息要跌10%,大概要3天~5天才會達到。而原本我預留的債券,賣掉後2天可以入帳,也就是一週跌10%、連跌3週,那是可以應付的。
為何4月10日那天,不賣債券而是賣股票?
當時的情況,最壞的假設,關稅問題惡化,那股票會一面倒,若賣股票,股票占質押的比率減少,除了之後可能損失減少,維持率也能Hold住。
很多事,事後看可能做錯了,但當下必須考慮最壞的因素下,不得不做!那有沒有更好的方式?有,但必須一開始就將維持率拉得夠高,或者可運用現金大很多。
這好比防洪一樣,你築一道可防百年等級的防洪牆,結果他來了個500年等級的大洪,就是那個意思。所以,事後只能將牆加高到500年等級。
第2波,美元匯率大跌、新台幣大漲,當天只想到一件事,有一些已贖回基金的美元現金,急著換回新台幣、怕損失加大,也因為當天急著做這件事,沒有去管債券,且當天我持有的主要債券,跌2%~3%,所以選擇性忽略!
當天我1張都沒賣,事後至今也沒賣。假設又賣了,那就跟四口人一樣了,且我的更多,那就被掃了第2波,那真的會哭出來!
沒賣就沒損失嗎?匯率讓債券的淨值跌很多,就帳面上來看,所有美元相關資產都跌了,而我擁有的債券及基金都是,所以必須等匯率回到32,這段期間就領息就好。
資產配置的股債平衡,到底還有用嗎?
以這幾波頻頻被刷臉,如果極短期看,投資台股反而沒被匯率傷到,但關稅戰只是延後打,不見得美國就縮手了,這一波只是他們自己沒準備好,鬧得快斷糧了,只好鼻子摸摸,雙方先降下來,回到從前,該叫貨的叫貨,該出貨的出貨。
但是很多廠商在這一波匯率急升中,可能接了大單,但因匯率的問題而損失慘重,未來恐怕簽約時要加注匯率計算規則。
未來當風暴平息後,也許股債平衡可能還是會發揮它的作用,但我們還是不能太相信教課書千篇一律的規則及方式,也許要應市場的變化,做一些相應的調整才對!
本文獲「泰北哥聊財經」授權轉載,原文:川普風暴下,你學到什麼?
延伸閱讀
▶當初買美債為了避險,如今卻成未爆彈?與其買美債,不如逢低進場買台積電?
▶股市回漲、美債還在跌?0050、00878、00679B…怎麼配置才能避免重傷機率?
小檔案_泰北哥
年級已退休人士,以高股息與基金搭配,並搭配借貸方式將本金放大,創造穩定現金流。希望以自身的經驗,與大家一起探討投資理財的問題,一起達到財富自由!
臉書粉絲專頁:泰北哥聊財經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