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啤酒市占率超車台啤 綠委要求財政部反傾銷協助產業
立法委員郭國文、鍾佳濱與徐富癸今(29)日開記者會指出,中國大陸啤酒的反傾銷已展開調查,並課徵臨時反傾銷稅,然而根據最新統計資料,於今年6月,中國大陸啤酒市占率來到39%,已正式超車市占36%的台灣啤酒,讓不只揭露中國大陸啤酒的紅色供應鏈,更要求財政部、經濟部拿出更積極的作為,來協助台灣釀酒產業。
郭國文指出,陸製啤酒就是中共「紅色供應鏈」最明顯的案例,除了過去記者會中揭露,多家業者接受政府高額補貼、中共人大代表擔任百威子公司的總裁外,上下游公司更是國有企業,凸顯國家大力介入並打造中國大陸啤酒產業。
以麥芽為例,郭國文指出,中國大陸啤酒原料主要供應商包含永順泰麥芽、中糧麥芽與農墾麥芽,其中永順泰母公司為廣東省政府持有90%股權,過去3年,平均每年領取政府補助6000萬台幣,中糧與農墾更都是100%國有企業,前者每年領取政府補助超過1.7億,後者更是超過30億。
至於占啤酒成本50%的容器包材,郭國文說,不管是常見的鋁罐,或是玻璃罐,許多國家早已認定中國國內之玻璃與鋁價無法反映正常市場水準,美國更認定中國一次性鋁製餐具受有最高212.58%補貼,凸顯在包裝上就有國家的力量干預市場,更是傾全國之力來扶植中國大陸啤酒產業。
徐富癸表示,由於反傾銷調查展開,能發現看出進口商早在5月開始大量囤貨中國大陸啤酒,5月的進口量比去年同期增加59%;6月更是增加110%,導致中國大陸啤酒6月的市場占比已來到進口啤酒的73 %、佔整體市場39 %。台啤上半年的市占率跌至36%,已經正式超車,來到大家最擔心的死亡交叉局面。即便財政部於7月3日開始對中國大陸啤酒課徵臨時反傾銷稅,但目前最新的統計顯示,7月進口量仍比去年同期增加27%,進口金額成長也持續成長。
徐富癸指出,這數字凸顯兩個問題:第一,進口數量成長幅度遠高於進口成長金額,顯示這批啤酒可能是以中低價位,也就是麒麟BAR與百威雪山為主;第二,在課徵臨時反傾銷稅後,依然沒有改變中國大陸啤酒持續低價傾銷的趨勢,證明現在麒麟及百威分別課徵13%及33%臨時反傾銷稅率偏低,對於遏止低價傾銷行的幫助非常有限。
鍾佳濱表示,中國大陸啤酒多年以來,透過廣告行銷,以讓多數台灣民眾誤以為其來自美國、日本甚至是台灣國產,鍾佳濱認為,主管機關應要求產地標示清楚,讓消費者明白其所選擇的低價啤酒來自中國,後續交由市場機制決定。
目前除了主管機關修正《酒類標示管理辦法》第四條第二項,預計明年1月上路外,鍾佳濱認為,《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貿易許可辦法》第七條第一款之公告准許輸入條件當中,也讓主管機關可以針對中國大陸啤酒的產地揭露設下更多條件。
台灣釀酒商協會理事長曾煥昌指出,我國對進口啤酒零關稅,台灣的啤酒市場可說是一百花齊放,可買到世界各國、各品牌的啤酒,對消費者是好事;過去中國大陸啤酒占進口啤酒的25%,但在傾銷手法下,如今已成長至75%,將造成其他國家啤酒退出市場,讓消費者的選擇愈來愈少。
郭國文強調,財政部國庫署身為酒類主管機關,與經濟部都應該承擔更多責任,他要求兩個單位提出產業報告以及協助台灣釀酒產業的措施,來減少紅色供應鏈侵台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