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敬佛陀誕生地 虔誠誦念無量義經
上人出家的時候,印順導師送了六個字「為佛教、為眾生」,這幾年看見慈濟志工,身體實踐。在佛陀出生地藍毘尼,推展慈善、醫療工作,每個月也固定邀約當地30多座寺院的出家眾,參與無量義經、唱誦法會,這個月已經第八次,還有年輕人躬逢其盛。
清晨五點多的摩耶夫人寺,靜謐的空氣中,帶了點溼氣,志工在微溼的木質地板上擦拭積水,並鋪上帆布和蒲團,眾人忙著準備每個月固定的無量義經共修。
新加坡慈濟副執行長 邱建義:「這已經第八個月了,也算是一個,很穩定(的共修) 希望可以,再擴出去(邀更多民眾來誦經),也對整個無量義經的傳法,覺得很重要。」
誠如志工所言,在摩耶夫人寺前,誦讀無量義經,已成為藍毘尼僧團們,每個月必修的功課,不論尼泊爾語或中文,眾人都在梵唄聲,體驗到身心淨化、與佛合一的感受。
藍毘尼佛教大學學生 喬姆巴仁波切喇嘛:「在這部經裡,佛陀用了最簡單的,譬喻與表達,來闡述深刻的道理,所有人都應該盡量去修持,佛陀所說的這部《無量義經》,大家若是都這麼做,就能體會,極大的歡喜與無比的殊勝。」
台灣慈青 徐國翔:「在這邊坐著讀的時候,我會覺得說,好像我真的,就是回到了當下(佛陀說法)的,那個時代,就是好像佛還在,有一種好像回到故鄉的感覺。」
這個月恰逢台灣慈青到藍毘尼,跟當地年輕人做交流,他們也把握因緣,領受佛陀的教誨。
台灣慈青 吳佩蓁:「我們在念經的時候,我會試著把眼睛閉起來,然後去放大其他的感官,讓這些大自然的聲音,進到自己的身體,進到自己的腦袋裡面,那就有一種心靈,全身上下被淨化的感覺。」
藍毘尼義診中心護理師 莉圖:「(佛陀問病)圖中,佛陀照顧一位病重、年老的人,假如人們開始修習佛法、靜坐,那麼他們就會開始感受到,內心的平靜。」
每個月一次的無量義經誦讀,除了凝聚當地僧團與社區力量,在無形中,也傳遞了佛陀的慈悲與智慧,期待這股聚善的能量更擴大,普及到佛鄉的每個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