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新北「生生有鮮奶」計畫開跑!營養師加碼分享10大補鈣食物

潮健康

更新於 09月26日14:10 • 發布於 09月26日14:10

國健署調查顯示,全台各年齡層普遍存在鈣質不足的情況。為了讓孩子的營養更全面,新北市自 115 年 2 月起,推動生生有鮮奶的「鮮奶幸福週」計畫,針對 2 至 12 歲學齡兒童,提供每週免費1瓶鮮奶或豆漿,全年包含寒暑假 52 週不中斷,預計將有 33 萬名孩子受惠。

《豐傑生醫》營養師游子嫻提醒,除了鮮奶之外,天然食物同樣可以有效補充鈣質。不僅兒童需要,成年人同樣需要充足鈣質維持健康。營養師整理 10 種天然食物作為補鈣選擇,並概略介紹市面上常見鈣補充劑類型,以及缺鈣警訊、相關QA,幫助你輕鬆找到最適合的補鈣來源,輕鬆滿足每日所需鈣質。

圖說:每日補鈣,健康隨行!

10 大天然富含鈣質食物

鈣質是維持骨骼、牙齒與肌肉健康的重要營養素,除了乳製品,許多天然食物也含豐富鈣質。以下為每 100 克天然食物的鈣含量排行榜:

  • 小魚乾 – 2,213 mg(每100克含鈣量) 骨頭可食用,鈣含量極高,是最容易補充鈣質的食物。

  • 黑芝麻(熟) – 1,479 mg 可磨成粉或加入料理,增加鈣攝取,口感香濃。

  • 脫脂奶粉 – 1,406 mg 牛奶脫脂製成,鈣含量高,適合每日補鈣。

  • 髮菜 – 1,187 mg 海藻類食物,鈣含量高,富含膳食纖維。

  • 蝦米 – 1,075 mg 可加入湯品或炒菜,鈣質吸收率佳。

  • 山粉圓 – 1,073 mg 天然食材鈣含量高,可搭配甜品或飲料。

  • 乾裙帶菜 – 950 mg 海帶類植物性鈣來源,富含膳食纖維與微量元素。

  • 全脂奶粉 – 912 mg 含脂乳製品,鈣質豐富,吸收率佳。

  • 乾裙帶菜根 – 816 mg 海藻根部,鈣含量高,常用於煮湯或熬煮料理。

  • 奇亞籽 – 831 mg 超級食物,含鈣量高,還有膳食纖維與Omega-3脂肪酸。

4 大補鈣保健品解析

市面上的鈣保健食品種類繁多,不同鈣來源在含鈣量與吸收率上各有差異。以下整理出 4 種常見補鈣保健食品,並依照含鈣量高低排序:

  • 碳酸鈣:含鈣率:40%;吸收率:26%

碳酸鈣是最平價的補鈣選擇,建議飯後服用,可提高吸收率。

  • 海藻鈣:含鈣率:32%;吸收率:39%

海藻鈣以紅藻為原料,富含鎂、鋅等天然礦物質,是吸收率最高的鈣質保健食品。

  • 檸檬酸鈣:含鈣率:21%;吸收率:35%

檸檬酸鈣易轉化為離子鈣,可直接被身體吸收利用。

  • 乳酸鈣:含鈣率:13%;吸收率:29%

乳酸鈣由乳酸與碳酸鈣結合而成,價格較高,且可能與部分藥物發生交互作用,如利尿劑、抗生素和抗癲癇藥。

兒童及成人的缺鈣症狀

【兒童缺鈣症狀】

  • 骨骼生長緩慢,身高落後同齡兒童
  • 牙齒發育不良,容易蛀牙
  • 肌肉抽搐或手腳麻木
  • 易疲倦,注意力不集中

【成人缺鈣症狀】

  • 骨質疏鬆,容易骨折
  • 手腳麻木或抽筋
  • 指甲脆弱,容易掉髮
  • 牙齒鬆動或牙齦出血
  • 長期缺鈣可能增加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風險

【營養師小提醒】

缺鈣症狀初期往往不明顯易被忽略,建議透過均衡飲食補鈣,必要時可搭配鈣質保健品,並注意維生素D攝取以促進吸收。

補鈣相關QA

Q1:什麼時間點補鈣最有效?

晚上是骨骼循環代謝的重要時段,睡前補充鈣質,能更好地支持骨骼健康。
Q2:鈣質一天的攝取量是多少?依據國健署公布的 「國民營養素參考攝取量(DRIs)」,每日鈣質建議攝取量如下:

  • 成人:19歲以上:1,000 mg
  • 兒童:1–3歲:500 mg;4–6歲:600 mg;7–12歲:700–1,000 mg

Q3:鈣質攝取過多會有什麼副作用?

鈣質攝取過量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包括:便秘、消化不良、噁心、嘔吐,以及腎結石或高血鈣等問題。

圖說:天然食物+保健品,鈣質天天滿分!

儲存好鈣,健康每一天

補鈣不只是兒童成長的關鍵,也有助於成年人維持骨骼與牙齒健康。營養師透過 「鮮奶幸福週」計畫呼籲,兒童補鈣可促進骨骼發育與牙齒健康。成年人合適攝取鈣質,有助維持骨骼密度,降低骨質疏鬆的風險。掌握正確補鈣方法,搭配天然食物與保健品,讓營養與幸福,每天都到位。

免責聲明:本文為健康資訊與產品特性介紹,非作為醫療診斷或替代治療依據。產品效果視個人體質與使用習慣而異,若有持續困擾,建議諮詢專業醫療機構。

延伸閱讀:

FJ豐傑生醫-部落格專欄

吃什麼補鈣最快?補鈣食物前10名排行榜!

海藻鈣功效 vs. 一般鈣功效的差別,一篇搞懂!

健康指南:守護心血管健康

保護心臟健康,降低死亡風險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超愛吃「1食物」!表妹婿20幾歲罹大腸癌 譚敦慈:絕對不吃

鏡報
02

莊人祥59歲罹胃癌!醫揭早期無症狀 「4大地雷食物」曝光

三立新聞網
03

吃個炒飯竟進ICU!專家點名5大「不能放隔夜」食物:這種細菌加熱也殺不死

鏡報
04

23歲女孤獨死1年「遺體如木乃伊」 向AI求救訊息令人鼻酸

中天電視台
05

男子「尿尿分岔」慌了 醫:40歲以上注意!有癌變可能

鏡報
06

不用日行萬步!各大科學研究發現走路「這步數」就能燃脂、降血糖

健康2.0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