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7大」狗狗飲食的迷思 一次破解錯誤觀念!
火報記者 張舜傑/報導
狗狗的健康與飲食息息相關,但網路上流傳著許多錯誤觀念,讓不少飼主一不小心就掉入「飲食迷思」,以下整理出 7 個最常見的狗狗飲食誤解,並逐一破解。
1. 狗狗可以吃人類的食物
許多人認為「狗狗是家人,當然能吃一樣的食物」,但人類餐點往往含有過多鹽分、油脂與調味料,長期下來會增加腎臟與肝臟的負擔。狗狗需要的是專屬於牠們的營養配方,而非人類的三餐。
2. 生肉一定比熟食健康
有飼主認為生肉能保留最多營養,但其實生肉也可能帶有寄生蟲或細菌,對狗狗造成腸胃風險。若要餵食生食,必須在專業獸醫建議下,並確保食材來源安全。
3. 牛奶是最好的營養補充
許多飼主會以為牛奶對狗狗有益,但大部分狗狗都缺乏「乳糖分解酶」,喝牛奶反而容易引起腹瀉或腸胃不適。若想補充鈣質,可以改用專為犬隻設計的寵物奶粉。
4. 狗狗不需要零食
零食不是必需品,但適量的健康零食能成為訓練與獎勵的重要工具。只要選擇低鹽、無添加的天然零食,並控制份量,就能兼顧健康與互動。
5. 骨頭是最佳磨牙工具
不少人會把骨頭當作磨牙玩具,但碎裂的骨頭可能劃傷口腔、卡住喉嚨,甚至造成消化道阻塞。安全的選擇應該是市售的磨牙潔牙骨或獸醫推薦的專業牙齒保健用品。
6. 純肉飲食最符合狗狗需求
雖然狗狗屬於雜食性動物,蛋白質的確很重要,但單靠肉類並不均衡。狗狗仍需要適量的碳水化合物、纖維素、維生素與礦物質來維持全面健康。
7. 狗狗胖一點比較可愛
有些飼主覺得圓滾滾的狗狗很可愛,但肥胖會大幅增加關節、心臟與糖尿病風險。維持理想體態,才是給牠最好的愛。
狗狗的飲食不僅影響壽命,也關乎日常的活力與幸福感。破解這些飲食迷思,才能讓毛孩享受正確又健康的飲食方式,最重要的是依照狗狗的年齡、體重與健康狀態,量身打造適合的飲食計畫,必要時請教專業獸醫,才能真正守護牠的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