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等關稅「衝擊比疫情還慘!」 工商團體:勿淡化危機需聽產業意見
經濟部在8月8日晚間才揭露已經上路的美國對等關稅其實是「20%+N」,引發各界譁然,11日行政院才開記者會解釋,除了已怨聲載道的眾多產業公會,工商團體們也怒批政府刻意淡化這件事,應該釐清關鍵資訊、聽取產業意見。
台灣時間8月7日中午12點起,美國新關稅正式生效,然而在日本官方驚覺對等關稅是疊加,衝到美國談判而被豁免的新聞爆出後,才引發外界對於台灣對等關稅的質疑,沒想到台灣除了20%,也要加上原有的關稅,第一時間有不少人出來幫政府說話,提到4月就已提出是疊加,且產業和學界都知曉。
而工商協進會9日的新聞稿就直接駁斥,開門見山第一條就提到,面對全球經貿環境快速變化,產業界在研判衝擊範圍與擬定因應策略時,「仍需更完整的資訊支撐」,希望政府「釐清關鍵資訊」,召開說明會,清楚解釋「疊加」關稅的計算方式,針對不同產業提供具體稅率範例,並公布完整清單,讓企業能及時評估衝擊並啟動應對方案。
台灣最大的工商團體、全國工業總會也在12日發布新聞稿,表示已有廠商提到,此次衝擊更甚於COVID疫情期間,是產業40多年來處境最慘烈的一次,近期經濟部雖已陸續和工總及產業公會進行座談,陸續向政府提出匯率貶值等建議作法,但本會「再次呼籲政府,莫輕忽與淡化此一攸關我國產業長期發展的經貿挑戰。」
工總表示,像是要維穩匯率、擴充信保基金、凍漲電價、緩徵碳費、擴大協助或對受損產業紓困之外,更應該聽取產業意見,加大輔導產業力道,協助產業度過此次危機。
工總表示,近來新台幣持續升值,顯著高於區域主要競爭貨幣如日圓與韓元,匯率與關稅雙重壓力,使得部分產業已感受到接單遲緩與取消,建議匯率至少應再降10%,以抵銷輸美關稅高於主要競爭國的衝擊,並設法拓銷美國以外的其他市場。
延伸閱讀
顯示全部
留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