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韋安/核三議題成政治提款機?!
[NOWnews今日新聞] 曾幾何時,國民黨的黨產議題、統獨立立場以及兩岸關係政策,成為民進黨取之不盡的「政治提款機」。如今風水輪流轉,民進黨的「反核神主牌」,正有可能成為,在野黨源源不絕的政治提款機。
823「核三延役公投」前夕,民進黨已表明強烈反對立場。但問題在於,不論公投是否過關,核三以及更廣泛的核電議題,已經被在野黨巧妙操作為「政治提款機」。
只要執政黨繼續抱著「反核神主牌」不放,在野陣營就能源源不絕地從中提款,把缺電、國際趨勢與台電財務困境統統包裝成政治攻防武器。
這台政治提款機的運作機制,值得深入觀察。
一、缺電焦慮:提款機裡的政治籌碼
台灣用電量持續攀升,從AI數據中心到傳統製造業,電力需求只會更加迫切。每當夏季用電高峰,停電、跳電的新聞就會重複上演,民眾的缺電焦慮也會再度被喚起。
在野黨最懂利用這種焦慮。他們會提醒選民:「如果當年不廢核四,今天會缺電嗎?」、「核三如果延役,電價還會漲那麼多嗎?」這些問句的背後,就是政治提款機在運作的聲音。
工廠老闆擔心跳電,民眾抱怨政府能源政策錯誤,害得電價連年上漲。供電問題直接關係到生活與生產,成為提款機最好的燃料。
二、國際趨勢逆行:提款機的「宣傳放大器」
更致命的是,全球能源政策正朝「核能復歸」方向發展。美國推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歐盟將核能列為綠色分類,就連日本、法國也大舉重啟或擴建核電。
當國際趨勢如此明顯時,台灣卻仍堅持「非核家園」,這種對比成了在野黨手中最有力的武器:「全世界都在重新擁抱核能,為什麼台灣要逆行?」
今年5月底,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訪台時,公開呼籲「台灣絕對應該投資核能」,結果立刻遭綠營網軍出征,甚至被批為「中共同路人」。這場風波顯示兩件事:其一,產業界普遍認為核能是AI時代的必須選項;其二,在台灣,核電早已不是單純技術議題,而是被高度政治化的「信仰符號」。這個矛盾,正是提款機得以長期運作的背景。
三、台電財務困境:提款機的永續加油站
台電財務狀況,則是這台提款機最穩定的加油站。台電累積虧損已超過數千億,燃料成本高漲,綠能收購價偏高,財務壓力不斷加重。
在野黨的話術簡單直接:「反核→養綠電→台電破產→全民埋單」。這條邏輯鏈的每一環節,都能成為政治攻防戰場。每逢台電電價調整、財務惡化或補貼爭議(如追加1千億補助),提款機就會再次啟動。
四、民意數據:提款機的社會基礎
更讓民進黨頭痛的是,民意土壤已經成熟。台灣民意基金會委託山水民意(2025/8/4–6)調查,66.4%同意核三在安全無虞下繼續運轉,僅22.1%不同意。
風傳媒(8/1–4)調查,58.7%同意重啟核三,21.6%不同意;TVBS(8/1–8)民調則顯示,65%將投同意票,23%不同意。
這些數據顯示,支持核三延役的比例已達六至七成,連綠營基本盤也出現鬆動。當民生與供電安全成為普遍焦慮時,意識形態的動員力就會明顯削弱。
五、「神主牌」的政治風險
民進黨長期把「反核」視為「神主牌」,但政治現實已悄然改變。缺電焦慮是提款機的籌碼,國際趨勢是「宣傳放大器」,台電財務困境是加油站,而民意數據則是最堅實的基礎。黃仁勳事件更凸顯:當全球產業界直言支持核能時,民進黨卻還在高舉反核旗幟,這種落差將被在野黨無限放大。
一句話總結:真正的挑戰不是823公投輸贏,而是民進黨如何在理念與民意之間,找到新的平衡點。
●作者:韋安/資深媒體人、高端策略顧問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 : opinion@nownews.com
留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