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我好像不夠愛小孩?」醫師專業分享:父母的愛不是天生,而是「學會去愛」!

媽媽寶寶

更新於 11月03日03:18 • 發布於 10月31日03:31

「我是不是不夠有母愛/父愛?為什麼我不像別人講的,一抱到小孩就覺得愛到不行?」許多新手爸媽都有這樣的疑惑。

張家銘醫師指出,這不是不夠愛,也不是不會當爸媽,而是「大腦正在學習」。他在文章中解釋,這種轉變是神經科學上稱為「父母模式」(parental mode)的現象,是一種真實的大腦改造。

根據2025年發表於《Current Opinion in Neurobiology》的綜論,人類在成為父母後,大腦會出現結構與功能上的變化,這不是心理感受而已,而是神經系統的「重寫」。

母愛│父愛

懷孕與育兒,是大腦版本的更新

醫師指出,懷孕與育兒不僅是身體變化,更是「大腦版本更新」。研究發現,媽媽在懷孕與產後階段,大腦灰質與白質會減少,而腦脊髓液增加。這看似退化,其實是為了讓大腦更精準地專注於孩子身上。

種變化主要集中於「視前區」(medial preoptic area, MPOA),也就是所謂的「育兒總指揮部」。當動情激素、黃體素、催乳素與催產素開始作用,這個區域便進入新的運作狀態,正式啟動所謂的「父母模式」。

父愛不是天生,而是互動養成

傳統觀念常認為母愛是天生的,但父愛卻常被誤解為「比較慢熟」。張家銘醫師指出,其實爸爸的大腦也會「被孩子養成」。只要有足夠的接觸與互動,像是哄睡、換尿布、拍嗝、陪玩,大腦就會打開原本沉睡的育兒神經路徑。

他進一步說明:「爸爸在接觸孩子的過程中,也會釋放催產素,啟動與孩子的連結感。長期參與照顧的爸爸,大腦在聽到孩子哭聲時的反應與媽媽非常接近。」這說明父愛並非天生,而是可以透過後天學習與實踐養成的能力。

延伸閱讀:有些母親充滿母性光輝,有些母親育兒過程中顯得冷漠、疏離,母愛是天生的嗎?受到什麼影響?沒有母愛是否不適合當媽媽?

母愛│父愛

照顧,是大腦訓練愛的過程

張家銘醫師指出,大腦的學習不只依靠荷爾蒙,也靠「練習」。他提到神經科學上的「敏化作用」(sensitization)與「觀察學習」現象:「即使沒有懷孕生產過的人,只要反覆照顧孩子,大腦也會進入父母模式。」

舉例來說,處女生鼠若每天接觸小鼠,也會展現出類似母鼠的行為。這代表,不管是爸爸、阿嬤、保母或姨丈,只要願意陪伴與照顧,人的大腦就會自動學會成為「父母」。

讓愛成長的實踐方法

張家銘醫師提出幾項讓大腦「升級」的建議:

  • 不要懷疑自己。 若剛開始照顧寶寶時沒有感動的情緒,這是大腦尚在重整的過程。

  • 進行親密接觸。 每天花10分鐘抱寶寶、聞氣味、輕聲對話,能促進催產素分泌並增強情感連結。

  • 讓爸爸與家人參與照顧。 「大腦是越用越會」,每一次抱、換、哄的行為都能強化父母模式。

  • 安排專心陪伴時間。 就算一開始對孩子沒感覺,也可每天三次、每次10分鐘專注陪伴,讓大腦透過重複刺激建立新的連結。

  • 與有經驗者共同照顧。 觀察他人互動方式,也能讓大腦自動學習與模仿,進而提升照顧能力。

張家銘醫師說:「不是我們準備好了才當父母,而是孩子來了之後,我們的大腦才開始長出『父母模式』。」這句話,道出了為人父母的真相——愛,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孩子一步步教會的。

每一次夜裡拍哄、每一次擦淚與擁抱,都是大腦在進化的過程。正如張醫師所說:「這不是犧牲,是進化;不是懲罰,是重塑。」父母的愛,從來不是與生俱來,而是在照顧與陪伴中,一點一滴長出來的。

累積會員Q幣,天天換好禮👇

延伸閱讀

大家都很愛自己的媽媽嗎?為何我和媽媽無話可說,感到厭煩?母子疏離最常見的三大原因

不要逃避低潮,媽媽也可以擁有負能量.母愛不需內建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查看原始文章

生活話題:普發現金懶人包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高鐵每天超過2千空位被浪費! 11/10新制「提早1小時搭車先換票」

自由電子報
02

健保補充保費挨轟 石崇良親上火線:改革是為了公平非「搶錢」

自由電子報
03

熬夜恐發生猝死!專家曝「4警訊」:許多人以為只是小毛病

鏡報
04

租屋養老遭拒!台中75歲長者「找40間租屋」全碰壁…房東聽年齡秒拒絕

三立新聞網
05

鳳凰颱風最快「下週一發海警」!北轉逼近台灣 氣象署:3地區下到發紫

三立新聞網
06

氣象署發布「中度磁暴」警示 明日5時起影響約33小時

台視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