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唯一獲比爾蓋茲資助!這家台灣公司挑戰治癒阿茲海默症
隨著人類壽命延長,全球數千萬名阿茲海默症患者正面臨無法有效治療的困境。來自台灣的生技公司「安立璽榮生醫」正投入相關新藥研發,更憑藉免疫學路徑的研究成果,兩度獲得比爾蓋茲與美國阿茲海默症協會聯合資助。創辦人暨董事長陳泓愷表示:「我們在世界最前緣,才能獲得這個特別的投資。」
很難想像,台北生技園區一隅,竟隱藏一間由頂尖科學家聯手組成的新創公司。「安立璽榮生醫」2017年由免疫學博士陳泓愷、長庚大學特聘教授顧正崙,以及陽明交大副校長兼北榮腫瘤醫學部主任楊慕華共同創立。三位創辦人長年從事免疫學、腫瘤學與神經醫學研究,也有國際藥廠與臨床實務經驗。結合三人的研究成果與實務經驗,安立璽榮生醫以開發免疫新藥為目標。
陳泓愷自陽明醫學系畢業後赴美取得博士,並在國際藥廠歷練十餘年。回到台灣後,他觀察到台灣生技業長期缺乏原創與國際競爭力,因此希望用全世界最頂尖的科學研究,創造新藥機會。
「台灣難道只能做代工、罕病,或複製別人的藥?我相信我們有能力做出第一手的科學發現。」他說。
瞄準免疫新藥市場,安立璽榮預計下半年登興櫃
安立璽榮聚焦在免疫學新藥領域,雖然公司規模不大,團隊仍持續在國際期刊發表研究成果,旗下新藥開發平台陸續獲得國際合作與資金挹注,預計今年上半年完成B輪募資,下半年規劃以KY公司形式登錄興櫃。
陳泓愷指出,安立璽榮的核心團隊以免疫學為基礎,旨在發展「精準免疫療法」,藉由深入了解疾病的免疫機轉,設計針對特定發炎路徑的抗體藥物。除了自體免疫疾病,未來也希望擴展至神經退化疾病與癌症治療等應用領域。
「現在全世界十大暢銷藥物有一半是免疫藥物。對我們免疫學專家來講,所有疾病都和免疫系統有關,神經退化疾病、腫瘤也是,如果我們掌握免疫機轉,就能用先進的方法研發更有效、不會有副作用的藥物。」陳泓愷說。
安立璽榮生醫創辦人暨董事長陳泓愷。安立璽榮生醫提供。
阿茲海默症新藥「EI-1071」二度獲資助,比爾蓋茲也押寶
目前安立璽榮的重點研發計畫之一,是針對阿茲海默症的創新抗體藥物「EI-1071」。這項計畫兩度獲得比爾蓋茲與美國阿茲海默症協會的「撥雲計畫」支持,累計獲得180萬美元,並已進入第二期臨床試驗階段。
陳泓愷說明,該計畫看重的是安立璽榮的免疫學研發路徑與臨床設計思維。在阿茲海默症病程中,腦部發炎反應被視為疾病惡化的重要機轉之一,而安立璽榮團隊透過精準影像學技術,直接觀測腦部發炎指標,搭配免疫路徑標靶治療,能用更少的臨床樣本驗證藥效,提升早期試驗成功率。這類創新方法,正是比爾蓋茲基金會所積極尋找的新型研發模式之一。
除了阿茲海默症外,安立璽榮也聚焦研發白斑症的藥物。白斑症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最明顯的特徵是皮膚出現形狀不規則的雪白斑塊。雖然不會傳染,但不斷擴張的白斑,使患者長期承受異樣眼光、甚至污名。然而,白斑症常使用的類固醇藥膏有許多副作用,患者需要透過手術才能控制病情。
掌握白斑症致病關鍵,以研發全球首創抗體藥物為目標
透過多年免疫學研究,團隊發現「伽瑪干擾素」為白斑症可能的致病發炎路徑,並以此為靶點開發出抗體藥物「EI-001」,目前已進入二期臨床試驗。若後續開發順利,將打入全球約7,000萬名患者市場,市場商機達80億美元。
此外,在癌症領域,公司也建立了AI抗體篩選平台與核酸藥物開發技術,透過AI的大數據分析與預測模型,有效縮短新藥開發時程。同時,安立璽榮與國內外醫學中心展開產學合作,持續拓展免疫治療的新適應症。
陳泓愷指出,免疫療法已成為近年醫藥產業重要的研發趨勢,全球已有不少中小型生技公司憑藉免疫療法取得突破性成果。台灣有良好的醫療水準與臨床研究環境,只要能結合科學家、醫師與藥物開發專業,有望在新藥開發上取得更多進展。
「我們希望走出自己的研發路線。」陳泓愷說。
安立璽榮目前產品仍處於臨床開發階段,未來能否順利通過試驗並取得藥證,仍需觀察後續臨床成果。不過,團隊累積的研究經驗,已為台灣生技研發探索更多可能。
延伸閱讀: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