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蒼穹 跨時空感受古籍文化魅力
記者范瑜/專題報導
為使民眾理解古籍的價值不止於文物,更是文化傳承、教育啟發與多元理解的媒介,國家圖書館推出「共享蒼穹:中文古籍與文化交流的世界」特展,以珍稀古籍、跨文化研究與沉浸式展場設計,陳展《山海經圖》、《東醫寶鑑》及《裨海紀遊》等古籍與特藏文獻,介紹書寫與印刷術演進歷程,並探索亞洲文化圈內藉由「漢字」的溝通交流,勾勒出跨越地理疆界的知識脈動與文化融合。
國圖珍稀逸品 呈現書寫技術演變
展覽自即日起至8月29日於國圖藝文中心展覽室展出,規劃「方寸之間」、「文字世界」、「紙上足跡」、「福爾摩沙」及「珍藏寶庫」等5大展區,依主題分別呈現書寫技術的演變、漢字在亞洲的擴散、古籍中的國際交流、臺灣的文化紀錄,以及國圖典藏的珍稀逸品,涵蓋地理、醫學、文學、宗教等領域,展覽亦呈現古籍中馬來西亞及臺灣的探險紀錄,觀眾可循此路徑,理解古籍如何承載歷史記憶,並開啟知識遷徙的歷程。
其中,「文字世界」展區將日、韓、越古籍齊聚一堂,用「漢字」串連亞洲文化圈,精選《東醫寶鑑》、《貢草園集》展件,呈現中文經典與亞洲文明;「紙上足跡」展區帶民眾了解古籍中的馬來西亞探險,從《渤泥入貢記》、《星槎勝覽》古書中,發現古人筆下的南洋之路與文化交流;「珍藏寶庫」則展示《山海經圖》、《五經全註》等國圖鎮館級藏品精選;「福爾摩沙」展區陳展《全臺輿圖》、《裨海紀遊》,透過文人筆下的臺灣,走進百年前的山川與風土,發現臺灣之美。
引入數位互動 打造沉浸式體驗
除了文本與文物展示,國圖也引入當代展覽美學與數位互動元素,打造沉浸式的文化體驗場域,入口處以巨幅《鄭和航海圖》開啟「知識航程」,觀眾可穿越由星象、船舶與書頁構成的空間裝置,象徵從過去出發、航向未來的文化旅程;而星象燈箱、水紋光影,以及互動式「啟航區」等設計,使古籍從靜態文獻轉化為動態知識景觀,激發觀眾對傳統閱讀與文化科技結合的想像。
此外,展覽亦設有互動遊戲,民眾可進入「蒼穹啟航,潛入寶藏海」中,找尋有標示書名的球,並依照書名及展示內容找到所屬的展覽單元,就可獲得小禮品,歡迎民眾一同走入「共享蒼穹」,透過古籍重返知識的起點,於浩瀚書海與歷史星空之間,展開一場橫跨千年的文明對話。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