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我們可能都是「善良的歧視主義者」
這個多元社會當中,到底還隱藏了多少歧視、還有多少可以討論與發展的方向?期待在這個越來越有包容力的社會當中,大家都可以一同摸索與理解,每個人都可以正當的成為自己最喜歡的模樣!
《別教出混蛋!終結霸凌、自私、厭女者》
本書作者發現有個很重要的教養領域被忽略了,就是「要如何不把孩子養成混帳/小屁孩?」她經過多方考證,以科學證據為依歸,在本書中為教養議題提供令人耳目一新、甚至是難以想像的全新觀點,從幼兒到青少年皆受用。作者亦指出教養是父母與子女的雙向學習,目標是彼此都能從中學習成長。唯有不斷練習才能成為更好的父母。「展現同理心、保持良好互動」,持之以恆、勇於認錯、修正,一定可以將孩子養成自己也會想要交朋友的成人。
《善良的歧視主義者》
人們總是堅信自己是善良公民,絕不會、也不想做出任何歧視行為。
然而,歧視比想像中更普遍、常見。無論是帶有成見,或是對其他群體產生的敵意,都是非常容易的事。
「我不歧視」的可能性,實際上趨近於零有沒有可能,我們其實只是「善良的歧視主義者」?
《性公民權》
如果我們知道人們正在飲用受污染的水,一種解決方案是嘗試教育每個人如何安全地使用水。另一種方法是溯源而上,除去水中的毒素,從而減少逐個改變個人行為的需要。實際上,本書要問的問題就是:「能對治性侵害的『淨水法』是什麼樣的?」
《他們用女性主義幹了什麼!》
社會運動為何卻成為市場潮語?!
流行時尚、媒體市場究竟用女性主義做了什麼好事!
一段流行文化如何收編女性主義的精采歷史,
敦促我們必須看穿進步表象背後的現實,
內容辛辣、詼諧卻是振聾發聵。
《傲慢的堡壘》
這是性別運動革命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然而,究竟之後我們該走往哪個方向?
《隱性歧視》
在男女平權意識普及的現代,針對性別的歧視還存在嗎?是的!歧視依舊無所不在,以社會文化、風氣為名,隱藏在生活中的各處,這正是《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設立的宗旨。然而,隱藏在生活中的這些歧視是以什麼形式存在?為何會不容易察覺?我們又能怎麼做出改變?
《男性廢退》
失落、不滿、漫無目的。
離群、孤僻、無所適從。
這麼多男孩和男人發生了什麼事?
《厭女的資格》
最難解的父權模式從不在檯面上進行,
它是一套關於男性特權的潛規則,叫「我有資格」。
《男性建構的世界:我們的雄性本位文化》
在雄性本位文化中,男人無條件受到認可,整個世界都是他的世界,人類的標準建立在男性特質上;而女人的全世界就僅限於家庭,她擁有的是嚴格限定女性職責與興趣的預設場域。而其他部分卻都是男人的生活場域,此一性別獨占了人類集體的活動,並用男人獨有的姿態管理這些活動。
《毒性羞恥》
無論關係、兩性、事業還是生活,好好先生都盡力做到最好,相信只要當個「好人」,就能被愛、需求被滿足、生活順遂。然而這種策略往往不會奏效,結果當然也不會如意。這時好好先生也只會更加努力表現得更「好」,一而再再而三地嘗試同樣的策略,最後搞得自己內心深感無力又忿忿不平。
《被隱形的女性》
一本你我、企業、學界、醫界、政府,都該閱讀的重要著作!
對女性不友善的體制與設計多不勝數,有些甚至出人意料。
且看英國得獎自由人權活動家佩雷茲一一道來,提出可行解方!落實真正的性別平權,就從搜集性別分析資料開始!
《性的正義》
除了外表、個性之外,到底是誰決定了你的性癖好、性對象?
絕非你的自由意志,而是階級、權力,還有A片調教。
怎麼從這些桎梏中解放?
生活話題:豪雨轟炸中南部
顯示全部
留言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