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Q 科普】到底什麼是「匹克球」?一個在球場邊界崛起的運動革命!
最近台灣對「匹克球」(Pickleball)關注度突然變高,甚至還有人開設體驗課程。不過,對於想嘗鮮的人來說,有必要花幾分鐘先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這項融合了網球、羽球與乒乓球特色的運動,誕生於 1965 年的美國西雅圖近郊,直到近十年才真正以驚人的速度席捲全球,成為退休社區到年輕運動愛好者都爭相投入的新寵。「匹克球」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模糊了競技與休閒的界線,玩家可以和朋友輕鬆打著玩,也能認真參加社區或國際賽事。它的誕生故事不華麗,但正因為這種「凡人也能玩」的氣質,才讓這項運動持續擴張它的愛好者版圖。
1. 「Pickleball」奇怪的名字?
第一次聽到「Pickleball」的人,大概會首先想:「那跟『醃黃瓜』(Pickle)有什麼關係?」這名字聽起來像一場派對裡的隨機點子,或是美國人假日太無聊時的惡作劇——而有趣的是,它的確真的是這樣誕生的!
最常被提起的版本,是說發明者家的狗就名叫「Pickles」,牠愛追著球跑,於是就叫「Pickleball」。但另一種說法更耐人尋味的說法是從「Pickle Boat」(混合船隊)的諧音而來,而這指的是划船比賽中臨時湊起來、各船剩下的划手組成的隊伍,混雜、即興,卻意外地能跑得起來;這跟匹克球本身的性質有幾分相似:它融合了網球、羽球、乒乓球的元素,不純粹,不講究血統,反而成就了某種隨興卻上癮的樂趣。
2. 誕生於美國後院的「家庭遊戲」
匹克球的誕生,說起來毫不浪漫,甚至有點像美國家庭電影裡的暑假即興橋段。這個故事主要是說,在 1965 年,在美國西雅圖近郊班布里奇島(Bainbridge Island)上的一個下雨的日子,三個感情很好的家庭正在進行聚會,而三位老爸在雨停之後,為了讓一群覺得無聊的孩子們有事可做,索性拉張羽球網,把不用的木板削成球拍,再找來一顆塑膠孔球,就讓孩子們在後院打起來。這種臨時拼湊出來的遊戲,本來只是一場小規模的「家長自救計畫」。沒想到幾十年後,竟意外成為全美、甚至全球都在打的運動。
3. 關於匹克球所需要知道的事
乍看之下,匹克球好像只是把球輕輕打來打去,甚至有點悠閒得近乎滑稽;但真要細究,它的細節其實還滿多的。比如,發球只能用下手發球,還必須先讓球彈地一次——這聽起來就像是特意給新手開的後門,實際上卻是讓回合更長、更有互動性,也讓高手沒辦法一上場就用蠻力結束比賽。
匹克球比賽通常以 11 分制進行,必須領先對手 2 分才能獲勝;發球要採用「下手發球」方式,球必須先落地後才能擊回。另外,靠近球網的區域稱為「廚房區」(英文稱為「Non-Volley Zone」或「Kitchen」),任何人都不能直接在裡面截擊,這讓匹克球的攻防更像一場微妙的「試探」,玩家不能一味靠殺球,只能用短球、假動作和步伐去換來對方的失誤,也就多了幾分棋局般的耐心與計算。
有趣的是,匹克球的球場其實非常迷你——大概只有標準網球場的四分之一大,甚至能直接在室內羽球場或籃球場簡單畫線就能開打,不用大坪數的特點讓它理所當然地成為城市運動新寵。再來,匹克球用的塑膠空心球,其實分室內用和室外用,孔洞的大小和數量都不一樣。室外的球孔洞比較小、數量更多,用來減少風阻;而室內的球孔洞較大、較少,彈跳也略有不同。
在美國,「匹克球協會」早在 1984 年就成立,只是長年被視作銀髮族的社區活動,直到社交媒體與明星把它重新包裝成潮流生活方式,才真正打進年輕世代的球袋裡。而到了現在,匹克球的球拍本身也能很潮,從碳纖維面板、金屬邊框,到設計師聯名款,價格高得足以證明,這項運動不只講究「好打」,更要好看!
4. 不再只是老人專屬!
匹克球的走紅,乍看是場偶然,實際上卻踩準了我們這個時代最在意的幾件事:門檻、社交,還有好看。
先說門檻。匹克球的規則簡單得近乎可愛,球場小、球速慢,就算是完全沒碰過球拍的人,也能在第一次上場時打上幾個回合。它不像網球需要長時間的技術養成,也不像羽球需要爆發力和反應速度,更接近一場對話,而不是對抗。這種「能上手,但不失挑戰」的平衡,剛好回應了現代人渴望運動,卻又不想被運動嚇跑的心態。
其次是社交性。匹克球大多數是雙打,球速又不快,留給人聊天、吐槽、甚至調侃對手的空間特別多。比起講求輸贏,它更像是一種在場上的社交儀式:人們打球,但同時也在打發時間、交換近況、甚至認識新朋友。
最微妙的,是好看。或許沒有人一開始就因為球技而愛上匹克球,但球拍設計、配件、甚至球場本身,卻成了潮流的一部分。Instagram 上有不少年輕人分享匹克球穿搭,巴黎和紐約也出現專門的匹克球俱樂部,結合咖啡、香檳吧與設計款球拍租借,把原本屬於銀髮族社區的運動,包裝成能出現在社群裡的生活方式。
5. 台灣的小眾崛起進行式
相比起美國退休村裡那種「午後例行公事」的匹克球文化,台灣的匹克球,還停留在一種小眾卻頑強冒芽的狀態。2014 年,台灣開始有人正式推廣這項運動(而「中華民國皮克球協會」則在 2016 年 11 月成立),但真正打過的人不算多,至今還看不到商業化的大型俱樂部或專屬場館。更多時候,它存在於學校體育館、社區活動中心,或者被畫在室內籃球場的角落裡,默默進行(所幸近期雙北開始出現匹克球體驗課教學)。
可有趣的是,正因為這種低調,它反而更貼近匹克球原本的氣質:不需要漂亮的硬體裝潢,也不需要被明星認證,只需要一塊不大的場地、四支球拍、幾個願意嘗試的朋友,就能開打。打著打著,便成為社群。年齡層也不再只是想像裡的退休族,越來越多年輕白領開始出現在場邊:也許是為了運動,也許是為了社交,更或許只是想試試看,這項被形容為「最容易上手」的球類運動,究竟有多好玩。
但現實的限制仍在:場地不足、推廣資源有限,甚至大多數人還是第一次聽到「Pickleball」這個名字時會笑出聲。然而,就像它奇怪的名字一樣,匹克球的生命力從來就不靠巨大的商業話術,而是靠一種「打了就知道」的溫度——不需要很會運動,也能打得很開心;不需要很大的舞台,也能讓人找到同好。
潮流玩家注意!GQ 全新打造三個潮流倉庫,即將登陸松山文創園區
2025 GQ 潮流文化祭萬人潮流盛會去年有多好玩?帶你再次回顧精彩花絮,這次走過、路過,就是不要錯過!
★ 期間限定早鳥票 85 折優惠即將完售,馬上入手:https://pse.is/7s3q4e
Beyond the game! 動起來,潮有態度!
〔 2025 GQ 潮流文化祭精彩活動 〕
★《音樂舞台》|潮流嘻哈音樂舞台每日 8 小時狂歡不間斷:頑童 MJ116、小樂 吳思賢、ARKis 持續更新中……
★《潮流品牌》|嚴選海內外潮人必逛品牌區:CODY SANDERSON、ANOWHEREMAN、KlassiC. 持續更新中……
★《藝術互動展覽》|陳柏霖 領軍策展、國際藝術家展演、潮流實驗室全面引爆視覺
★《潮流美食》|人氣排隊名店集結、推出限定美食餐點
★《互動能量場》|明星籃球運動會、電競 PK 賽、啦啦隊見面會、潮流運動體驗、GQ Style Fest 限量聯名商品
★《潮流菁英特區》|尊享專屬空間、人氣特色餐酒、客製燙印體驗
〔 活動資訊 〕
• 活動時間|2025.08.30(六)- 08.31(日)12:00 – 20:00
• 活動地點|松山文創園區 3-5 號倉庫(近國父紀念館站)
• 活動售票|6/18 早鳥票、6/26 全票種開賣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