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人才供需失衡 畢業生進入醫院服務10年減少340人
護理師人力荒,招募新鮮人顯得重要。審計部最新報告示警,大學校院護理系招生名額增加一般大學生源,卻排擠科技大學招生;護理科系應屆畢業生護理師執照報考率及通過率持續下滑,部分學校學士後護理系新生註冊率未及7成,且相關科系畢業生任職診所人數增幅130.20%,護理人才供給未能成長,恐造成未來護理人才培育數量持續下滑隱憂。
衛生福利部依照國際護理人力2030供需預估原則,台灣至2030年護理人力需求數預估約為24.1萬至26萬人,以2023年台灣護理執業人數18.6萬人計算,需再新增5.5萬至7.4萬護理人力。不過,審計報告指出,大專校院學士班護理相關科系,核定新生招生名額自106學年度1萬5860人,減少至113學年度1萬4516人,減少1344人、降幅8.47%。
另外,大專院校護理科系學生進入醫院服務人數,自102年度5804人,降至112年度5464人,減少340人,降幅5.86%。同期進入診所及其他行業人數增幅130.20%、112.12%,護理科系畢業生進入醫院服務人數及比率下滑,薪資誘因不足以彌補職場環境壓力,潛藏醫院護理人力斷層風險。
審計部要求教育部積極偕同相關部會、學校、醫療院所,共同檢視護理人力供需狀況,加強推動培育護理人才策略,完善職場銜接機制,以提升畢業生投入醫院服務意願,穩定護理人力結構。
另外,中山、中興、清華大學等三校學士後醫學系,在公費醫師計畫不續辦後,名額陷入僵局,教育部近日與醫學院院長開會盼其他學校釋出名額,但未獲共識。中山大學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強烈期盼政府持續公費醫師制度,發展符合未來醫療需求的教學與臨床訓練,協助國家穩定補足關鍵領域醫師人力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