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上的白鷹-熊鷹》榮獲文獻書刊佳作獎
熊鷹,臺灣體型最為魁偉的留棲性猛禽,亦為瀕危的保育類野生動物,一直以來皆以其剛健的英姿與神秘的生態行為令人神往。玉山國家公園則是熊鷹於臺灣最重要分布區域之一,估計園區內目前約有170隻熊鷹。內政部國家公園署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多年投入熊鷹研究與紀錄,近期出版《雲端上的白鷹-熊鷹》榮獲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14年度獎勵出版文獻書刊-推廣性文獻書刊」佳作獎,該書籍以圖文並茂方式完整呈現熊鷹的生態樣貌與文化價值。為玉山國家公園40週年獻上一份意義非凡的禮物,也為臺灣自然保育寫下深具意義的新章。
追蹤天空熊鷹:揭開最大型猛禽熊鷹的神秘生活
有關於熊鷹過去的研究大多聚焦於低海拔區域,對於棲息於中高海拔山林的熊鷹族群,所知仍然有限。為了解並充實此部分知識,自108年起,玉管處委託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孫元勳老師及其團隊展開深入研究,透過長期監測與實地調查,記錄熊鷹的活動模式、生態習性、棲地利用及繁殖育幼行為,期盼更加了解熊鷹的生態奧秘。
熊鷹的研究猶如一場與時間、環境的耐力競賽。研究團隊必須「上高山下深谷」,深入山林進行長期監測,時而耗費整日,只為捕捉瞬間生態行為,而尋覓熊鷹繁殖巢位更是困難重重。從野外尋巢設觀測點、安裝觀察器材,到成功為臺灣第一隻熊鷹幼鳥「Uli」繫掛衛星發報器,整段歷程充滿挑戰,也蘊藏著不為人知的美麗。
研究團隊發現,熊鷹的巢經常是築高海拔地區,地形陡峭及山勢險峻的地形,以利牠們居高臨下及確保幼雛安全,而在玉山園區間偏好棲息於原始林地。歷經多年努力,終於110年發現首處熊鷹繁殖巢,調查至今已觀察到至少有3隻熊鷹幼鳥成功離巢,為臺灣猛禽研究留下珍貴的科學紀錄。
熊鷹育雛首次實況曝光,國際熱烈關注
去(113)年一場來自玉山園區內「神之直播」震撼國內外保育圈。由孫元勳研究團隊與導演梁皆得合作,將攝影機架設於熊鷹巢位,首次24小時不間斷地直播幼鳥「Salung」的育雛日常,畫面中熊鷹親鳥育雛、餵食幼鳥等行為令人驚嘆,觀眾如臨現場,彷彿親歷其境。短短數日內直播吸引來自臺灣、香港、日本、美國、馬來西亞、加拿大、澳洲、越南及新加坡等19個國家,15萬名觀眾追蹤收看,許多人感動地說:「這根本是神的直播,我從沒想過可以這樣看到熊鷹育雛。」
玉山四十,生態教育的下一步:從閱讀出發的守護行動
今年獲獎《雲端上的白鷹-熊鷹》書籍,係將孫元勳老師與其研究團隊將多年心血結集成書,以流暢而富含溫度的筆觸,深入淺出地書寫熊鷹的生態、文化與保育意涵,並搭配珍貴的生態照片與精美版畫及繪圖,帶領讀者走進這神秘猛禽的世界。
適逢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成立40週年,玉管處未來將持續推動生態研究與保育工作,透過出版、影像、教育活動與跨界合作,歡迎更多民眾與社會各界一同響應自然共生、永續發展的理念,共同守護這片美麗的山林家園。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