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日少年—臺日漫畫百年邂逅國際交流展開幕 展現臺日漫畫世紀交流新篇章
【記者 辛澎祥/採訪報導】
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處舉辦的「臺灣少年與日本少年—臺日漫畫・百年邂逅」國際交流展,16日起至10月12日在國漫館東側園區登場。本次展覽為國漫館自對外開放以來首度舉辦的大型國際交流展,開創臺灣漫畫與國際接軌的新里程碑。開幕會上,文化部長李遠、國漫館籌備處代理主任楊婷媜、京都國際漫畫博物館事務局次長野田陽子、漫畫家川勝德重、株式會社手塚製作社長松谷孝征、臺灣策展人李衣雲、台灣東販公司總經理若森稔森等貴賓出席盛會,場面熱烈。
文化部長李遠致詞時表示,去年首次與京都國際漫畫博物館研究員新美琢真見面時,新美琢真送給他的2本手塚治虫傳記,並跟他說「先送給你,但展覽時要再借出來展出」。當時的他想不通為何新美琢真要先將書送給他之後再要回去展覽,直到今天終於想通,原來新美琢真是給了他很長的時間去回憶。
李遠說,臺日漫畫展特別選在昨天終戰80年的時刻開展,80年前也是日本離開臺灣的時刻,當時父親的許多日本畫家、研究者朋友留下的東西,讓他在80年後,經過一一整理,並且捐贈給典藏相符的博物館,甚至找到這些留下物件的人背後的故事。「我也終於找到答案」,原來他這麼迷戀手塚治虫,源自於他出生於手塚治虫創作《原子小金剛》的年代。
至於臺灣漫畫家蔡焜霖歷經白色恐怖時代,在被關押10年後,創立《王子雜誌》,並且與獄友共同為臺灣漫畫開創了興盛的年代,也讓他深刻理解,無論生長在多麼悲傷的時代,仍然要奮力地用自己的方式活下來。李遠說,在此終戰時刻,臺日漫畫展讓2位臺日漫畫家相會,展出的不僅是2人的故事,而是更多臺日間相互交會及影響的故事,這是一個歷史的時刻。
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處代理主任楊婷媜表示,國家漫畫博物館與京都國際漫畫博物館兩館的合作情誼,緣起於國漫館113年底開幕時京都國際漫畫博物館事務局長勝島啟介特地出席,正式開啟了兩館展覽策劃的合作。此次臺日間的互展,對於國漫館來說,不僅是在籌備過程中開啟國際交流展的契機,同時藉由交流展中探討臺日百年漫畫歷史的交會及影響,也是對於臺日漫畫最好的梳理及詮釋。邀請大家共同走進臺日漫畫展5個篇章、324件展品所構築的臺日漫畫百年交會時光隧道。
京都國際漫畫博物館事務局次長野田陽子特別代表無法親自出席的館長荒俁宏表達祝福,荒俁宏說,能夠透過漫畫這個在亞洲誕生的媒介進行交流,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同時藉由臺日少年的主題,共同去面對過去相對困難的時代,也讓他驚訝於臺灣漫畫家的創作不僅傳達希望、夢想與和平,在面對日本統治時期時,仍透過溫暖的眼光看待,這是日本必須學習的精神。荒俁宏說,他一直是透過漫畫才了解臺日間共通的歷史與發展,期盼漫畫能持續為臺日間帶來更多的相互理解,並且為全世界的年輕人帶來夢想與幸福,因為臺日間的牽絆是永遠的,漫畫的精神永遠不死。
松谷孝征也特別以手塚治虫創作《原子小金剛》時,雖然仍身處一個漫畫被視為不良刊物的時代,手塚治虫仍然奮力的將他想傳遞的訊息,透過漫畫傳給下一代,期許所有漫畫家,在如今漫畫已經進入最鼎盛的時代,更要傳承手塚治虫的精神,除了努力畫漫畫,也要將和平與生命的價值,以及所有想傳達的訊息,持續透過漫畫傳遞給下一代。
文化部表示,本展首展於今年5月24日至6月24日於日本京都國際漫畫博物館展出,獲得各界熱烈迴響,隨後移展回臺。展覽主視覺由《來自清水的孩子》繪者漫畫家周見信設計,以遷徙於臺日之間的淺蔥斑蝶作為意象,象徵兩國漫畫文化在歷史長河中的流動與傳承,也象徵著這次交流展的美麗邂逅。
展覽內容以臺日兩位漫畫巨擘手塚治虫、蔡焜霖作為時代座標,分別以其代表作《手塚治虫物語》與《來自清水的孩子》為主軸,從日治時期為起點,細緻呈現臺日少年漫畫文化彼此交織、相互影響的百年歷程。展覽分為序章「共同的源流」、第一章「戰後的明暗」、第二章「邂逅的文化」、第三章「往世界拓展的視野」、終章「朝向未來振翅高飛」5大主題區,帶領觀眾全面認識臺日漫畫的發展脈絡。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