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示警,川普政府入股10%恐引爆海外市場不安並衝擊治理權
【財訊快報/陳孟朔】英特爾(Intel,美股代碼INTC)週一在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文件中警告,若川普政府完成收購公司10%股份,可能引發投資人、員工、供應商、外國政府及客戶的負面反應,進一步衝擊海外市場銷售與股東權益。英特爾指出,國際銷售是核心隱憂,公司在2024財年有76%營收來自美國境外,全年營收531億美元,較前一年衰退2%。與美國關稅及貿易政策高度掛鉤,已讓海外客戶憂心未來合作的不確定性。英特爾直言,此次交易可能引發額外訴訟、放大政治審查,並削弱現有股東的投票權與治理權。
根據協議,美國商務部將獲得英特爾至多4.333億股股份,資金主要來自拜登任內通過《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的撥款。英特爾已領取22億美元,另有57億美元待撥付,加上其他聯邦計畫的32億美元,總額高達111億美元。文件同時承認,公司尚未完成對該交易的財務、稅務與會計影響評估。
川普則稱此協議「對美國極為有利」,強調先進晶片製造對國家未來至關重要。該協議要求美國政府在股東大會與英特爾董事會保持一致投票,意味政府持股將對潛在收購案或股東友善決策具有否決力。若英特爾未達到特定製造門檻,政府持股比例甚至可能升至15%。
英特爾股價繼上日大漲5.53%後,週一一度追高4.4%至25.88美元的日高,但終場倒吐0.25美元或1.01%,收報24.55美元,與日低24.37美元相近。不過自8月傳出交易以來,股價8月迄今仍大漲約25%。批評人士指出,英特爾交易與白宮對Fed降息施壓、動用緊急權力課徵關稅及干預企業併購的舉措相呼應,正加劇外界對美國商業環境敏捷度的擔憂。
英特爾近年動盪不安,2024年12月執行長格爾辛格(Pat Gelsinger)離職,結束四年任期,其間公司股價一度急瀉超過六成,並在AI熱潮中落後對手。2025年3月,由陳立武(Lip-Bu Tan)接任執行長,面臨的首要挑戰之一便是處理這起政府持股的政治與市場後遺症。
下載「財訊快報App」最即時最專業最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