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Z 掀「微退休」熱潮:「退休後再享受」不切實際!與其工作到崩潰,不如先暫停喘息
最近在TikTok及各大國際新聞熱門討論的「微退休(micro-retirement)」是什麼?這不是提早退休,而是在職涯中主動按下暫停鍵。許多GenZ年輕人看透現實:高房價、低薪資、長工時、高壓競爭,讓「退休後再享受人生」這條傳統路徑變得不切實際。既然未來不保證,還不如現在就抓緊時間,好好享受生活!你覺得「微退休」是逃避現實,還是即將成為未來的工作趨勢呢?
在GenZ世代間爆紅的「微退休」是什麼?
「微退休(micro-retirement)」近期在歐美Z世代間爆紅,許多人在網路上分享自己微退休後的生活,引發不少GenZ跟上熱潮!「微退休」是指在職涯中暫時離開工作崗位一段時間,或許是幾個月、也或許是一兩年,這段時間他們用來充電、旅行、學習,或單純放慢生活腳步,好好休息。「微退休」是有意識且主動地按下暫停鍵,重新審視生活與工作的關係,有的人會在充電完畢後返回職場,有的人則會在過程中找到新的方向,展開全新的人生旅程。
圖片來源:《媽媽朋友的兒子》
1.長途旅行、體驗人生
離開職場後,很多人選擇把積蓄花在「體驗人生」上,去體驗各種不同的、新鮮的事物。比如有人環島旅行,或走訪歐洲鄉村、參加海外志工計畫,開始一段長途旅行。對他們來說,旅行不只是觀光,而是重新校準人生的過程。
圖片來源:《夏天不上班》
2.回學校進修或學習新技能
越來越多GenZ世代的年輕人在步入職場後,陷入迷茫的時間變得更長,他們在工作上找不到意義和價值,卻也不清楚自己辭職後的下一步應該怎麼走。於是有的人會重返學校進修,或報名課程學習新技能,像是烘焙、程式設計、第二外語、鉤針等,一方面讓大腦真正放鬆,一方面也能為自己重新尋找人生目標。
圖片來源:《夏天不上班》
3.放下手機,回到鄉村生活
不少人受夠了都市汲汲營營、充滿競爭和壓力的生活,因此選擇離開都市,回到鄉村生活、打工換宿或短居海外。他們會放下手機,遠離社群媒體,靜下心來好好享受種菜、煮飯、與自然相處的慢節奏生活。如果發現這才是自己要的生活,就會定居下來,也有的人在為自己放幾個月或幾年的假期後返回職場,過一段時間再去到鄉村充電。
圖片來源:《我的出走日記》
4.專注健康、靜修、身心成長
相比老一輩重視「穩定工作」、把苦往肚裡吞,GenZ 更在乎的是心理健康與內在平衡。當他們感覺身體被掏空、心靈快要崩潰時,他們便果斷地放下工作,參加瑜珈課、冥想課、甚至花幾週在山裡靜修。與其熬成一個麻木的上班機器,不如停下來充電、重整,再帶著更完整的自己出發。
圖片來源:《酒鬼都市女人們》
5.短暫創業或轉換職涯方向
對許多人而言,「微退休」也可能成為人生的轉捩點!有人在這段時間開線上商店、經營 Podcast,也有人開始接案、嘗試成為自由工作者。收入可能不如正職穩定,甚至剛開始賺得更少,但重點不是立刻成功,而是重新試探人生的可能性。即使結果未知,這段探索期也讓人更接近那個真正想成為的自己。
圖片來源:《酒鬼都市女人們》
6.寫書、拍Vlog記錄生活
其實不難發現,GenZ 對「記錄人生」有非常強烈的慾望與行動力。許多人在微退休期間,會把旅程拍成 Vlog、寫成部落格,甚至整理成書,分享自己的變化與心境。當然這並不單單只是記錄而已,當他們回頭重看那些片段時,內心的真正需求也會更加清晰。
圖片來源:《酒鬼都市女人們》
為什麼GenZ開始選擇「微退休」?
面對高壓職場與無望的線性人生,以下三個原因讓Z世代的年輕人不再相信「先努力、再享受」的公式,轉而選擇暫停腳步,用「微退休」找回生活與心理健康的主導權。
1、看破傳統職涯路線後面臨的問題
上一代相信「努力工作→升職→買房→退休」的線性人生路徑,而 GenZ 從小就看著上一代被鼓勵拼命讀書、升學、努力工作,結果面對的卻是高房價、低薪資、工時長、被AI取代,以及越來越高壓高競爭的職場環境。在工時與生活嚴重失衡的情況下,他們發現穩定≠安全,高薪≠值得,過去傳統職涯路線早已不適用於現代,「退休後再享受人生」早已不切實際,「努力不一定有結果」才是現實,因此他們認為不如現在就好好享受生活。
圖片來源:《我的出走日記》
2、重視心理健康與生活質感
GenZ是第一個把「心理健康」放在人生規劃中的世代,這一代對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遠高於過去,面對焦慮、過勞以及對人生的無意義感,他們選擇正視而非逃避,甚至更願意從事快樂、能得到情緒回饋的工作,而不是高薪但痛苦的工作!許多GenZ認為長期壓力會拖垮人生,與其發瘋崩潰,還不如先停下來為自己放一個完整的假,修復心理健康。
圖片來源:《善良的男子漢》
3、數位遊牧與遠距工作興起
只要有網路,哪裡都能工作!網路讓工作與地點脫鉤,只要有Wi-Fi,就能在任何地方工作或賺錢。尤其在疫情時期,大家發現就算不進辦公室,還是有很多工作機會和方法,這讓「微退休」更容易實踐!比如你可以一邊旅行一邊工作,中途斷開工作,通過自由接案維持生計,也因此越來越多人選擇「非線性職涯」——跳脫升遷、年資的框架,用多種身份和不同階段去組合出屬於自己的職涯。
圖片來源:《柔美的細胞小將2》
紐約時報:企業開始正視「非線性職涯」與「心理健康假期」的正當性
《紐約時報》也指出,面對這波由 GenZ 帶起的「微退休」與「非線性職涯」風潮,讓許多公司逐漸意識到,年輕人已不再將「穩定」視為人生最高價值。相反地,他們希望職場能容許中途休息、重新定位,甚至支持員工在不同階段做出轉換。因此不少企業開始推出心理健康假、長期休假制度,嘗試建立更有彈性的職涯模式。對現代工作者而言,一份工作若無法容納生活節奏與心理需求,就再也稱不上真正的「好工作」。
圖片來源:《我的出走日記》
不僅如此,有的些企業甚至設立「心理健康假期」或「職涯間歇年(sabbatical)」制度,讓員工有機會暫時離開工作而不被貼上「不穩定」的標籤。有管理顧問指出,這不只是福利問題,而是「留才策略」,懂得讓員工喘息的公司,反而更能留住有創造力的世代!
圖片來源:《柔美的細胞小將》
「微退休」是逃避現實,還是未來的工作趨勢?
當然,「微退休」也引發了不少爭議,批評者認為微退休是年輕人逃避現實的藉口,不斷拖延個人計畫只會導致越來越擺爛。但也有人認為這是對過時工作模式的反思,暫時抽離反而是一種理性選擇,未來的職涯發展也將不再是「起點→終點」的單一路線,而是擁有多次起航的過程。
圖片來源:《我們的浪漫電影》
延伸閱讀:TikTok 爆紅「Flip Phone Summer」是什麼?復古翻蓋手機掀慢生活風潮,連韓韶禧都淪陷
延伸閱讀:TikTok 熱議「00後凝視/Z世代凝視」席捲職場!不是挑釁、目中無人,解讀職場世代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