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Rubin平台讓PCB進入算力核心!研調:2026年是技術驅動價值的起點
據TrendForce最新研究指出,AI伺服器設計正迎來結構性轉變,從NVIDIA Rubin平台的無纜化架構,到雲端大廠自研ASIC伺服器的高層HDI設計,PCB不再只是電路載體,而成為算力釋放的核心層,PCB正式進入高頻、高功耗、高密度的「三高時代」。
Rubin世代伺服器採用的無纜化(Cableless)互連設計,是PCB產業地位翻轉的起點。過去GPU與Switch間的高速傳輸依賴線纜,如今改由Switch tray、Midplane與CX9/CPX等多層PCB板直接承接,使訊號完整性(Signal Integrity, SI)與傳輸穩定性成為設計的核心指標。
而Rubin平台為達成低損耗與低延遲,全面升級使用材料,包括Switch Tray採用M8U等級(Low-Dk2 + HVLP4)和24層HDI板設計,Midplane與CX9/CPX則導入M9(Q-glass + HVLP4),層數最高達104層。這讓單台伺服器的PCB價值比上一代提升逾兩倍,並使設計重點從板面佈線轉向整機互連與散熱協同。此外,Rubin的設計邏輯已成為產業共同語言,包括Google TPU V7、AWS Trainium3等ASIC AI伺服器同樣導入高層HDI、低Dk材料與極低粗糙度銅箔。
另一方面,AI伺服器對PCB性能的需求也直接帶動上游材料的質變,以介電與熱穩定為核心指標的玻纖布與銅箔,成為影響整機效能的關鍵。
在玻纖布方面,日本Nittobo斥資150億日圓擴產缺料的T-glass,預計2026年底量產、產能較現況提升三倍。T-glass具低熱膨脹係數與高模量特性,是ABF與BT載板的核心材料,價格約為E-glass的數倍。另一端CCL所使用的Q-glass和Low-DK2則以極低介電常數與介質損耗成為未來方向。
銅箔方面,隨高速傳輸與集膚效應(Skin Effect)影響加劇,低粗糙度HVLP4銅箔成為主流,但每升一級產能即減少約半,使供應呈現長期緊張,議價權也逐步由下游整機回流至上游材料端。
TrendForce認為,2026年將是PCB以「技術含量驅動價值」的新起點,台灣供應鏈若能掌握PCB上游材料與高層HDI技術,將在AI伺服器黃金周期中扮演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
更多鏡報報導
第四季訂單爆滿、大客戶2026年持續擴 穎崴積極擴產備戰
救世主來了!黃仁勳:輝達Blackwell銷售火熱 台積電上漲60元、台股大漲800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