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協作型機器人市場,未來7年年複合成長率上看40%,達明(4585)以市占率 4-10% 穩居前列
協作型機器人製造商達明 (4585-TW)即將於今年9月轉上市,公司近期於法說會中揭示未來將深化AI與視覺整合技術,並啟動人形機器人相關技術研發計畫。並強調機器人不只是工廠工具,更是人類工作夥伴,因此將 AI 引擎、視覺及機器人整合為一體,形成其「AI COBOT」的核心定位。
從技術與產品面來看,達明的機器手臂產品橫跨5至30公斤負載區間,包括TM5、TM6S至TM30S等多款型號,適用電子、半導體、汽車、物流等產業。且內建AI視覺檢測功能,能夠進行瑕疵辨識、物件識別、自主學習等任務,操作介面基於Windows平台,降低使用門檻。
最新推出的TM6S具備1800mm臂展,搭配 TMflow 控制軟體更新,支援 AI 模型一鍵部署與空間校正,大幅提升產線彈性與精度。在數位孿生應用方面,達明攜手輝達 (NVDA-US)打造模擬平台,讓用戶能在部署前完成全流程預演,進一步降低生產線試錯成本與非預期停機風險。
此外,公司正式投入人形機器人技術開發,預計未來3至5年將導入高附加價值產線,十年內具備量產潛力。
營運表現方面,根據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統計,2025年第一季營收年增51%,毛利率達51.4%,營業利益率達10%,顯示獲利能力穩步提升。上半年累計營收達8.91億元、年增16.35%。但因匯率波動與美國關稅政策不確定影響,第二季營收降至3.96億元,季減約20%,轉虧至每股淨損0.33元。上半年稅後純益為0.36億元,每股稅後純益為0.4元,業外損失共計0.33億元。
目前達明產品已出口至全球約50個國家,合作經銷商超過百家。公司未來將持續擴展大型通路夥伴與終端應用市場,推廣可快速複製的應用模組,例如焊接、堆棧、SMT與瑕疵檢測等,以協助中小企業更易導入協作型自動化方案。
根據 Grand View Research 報告,協作型機器人未來五年年複合成長率可達31.6%。法人預估全球協作型機器人市場至 2032 年 CAGR 可達20-40%。而目前達明在全球協作型機器人市占率約為4-10%,穩居第三或前五大品牌。主要對手包括Universal Robots與Fanuc等國際業者。
在中國市場,達明以視覺+AI+機械手臂整合方案切入高階應用,不打價格戰,而是主攻品質穩定性和效率,中國市場貢獻約三成營收,且年增幅度超過兩成,看好半導體、高端製造領域持續成長。
至於北美市場,雖目前市占率僅5%,但受惠於美國製造政策與人力成本提升,自動化需求穩定成長,公司已於當地設立服務據點,並規劃在墨西哥設立服務中心,強化在地化支持能力。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