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川普貿易戰開打 投資如何趨吉避凶?

Smart智富月刊

發布於 05月20日01:00 • 朱岳中

美國新任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上台以來,儼然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黑天鵝,甚至根本就是「黑天鵝孵化器」,三不五時又丟出意想不到的震撼彈,大家也只能見招拆招。截至目前,全球最關注的川普政策主要有幾項:第1,是關稅引發的貿易戰;第2,是接管加薩地區可能引發中東動盪;第3,是俄烏戰爭看似要結束了,但川普政府的態度將影響烏克蘭的未來。其中投資人最關注的,莫過於一波又一波,且隨時都可能有變數的關稅貿易戰。

川普強推對等關稅 各國被迫讓步談判

美國大選前川普就喊出當選後要對中國加稅60%,對其他國家加稅10%。如果單純如此那也還好,反正大家都一樣的稅率,不會有太大影響。但川普祭出的第1把關稅大刀卻是對加拿大、墨西哥加稅25%,中國反而只加10%。出乎意外的決策,讓大家慌了手腳。尤其加拿大、墨西哥2國在川普第1任任內才重新談好新版的《美墨加協議》,2020年7月才正式生效,萬萬沒想到川普一上任就推翻了,要求加拿大與墨西哥2國重新談判。

「修理」完加拿大、墨西哥、中國3國後,川普又再次祭出全球鋼鋁製品加稅25%,相關業者又被殺個措手不及!而原本說要對全球加稅,反而一延再延。加稅方式也從原本各國齊頭式加稅,改成分層分級不同稅率。尤其預計4月2日將公布的「對等關稅」名單,讓各國更加坐立難安。於是許多國家紛紛「主動輸誠」,趕在川普政府宣布「黑名單」前,先主動釋出善意。例如日本首相石破茂就前往美國會見川普,承諾未來將對美投資高達1兆美元。緊接著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也跟進前往美國,承諾2030年雙方貿易總額將達5,000億美元(註:2024年美印貿易額約為1,290億美元,意味未來幾年美印貿易額將平均年增約25%)。

其實川普關稅政策會有如此大的轉變,關鍵在於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對沖基金經理人出身的貝森特手段自然比川普更「圓滑」許多,對經濟事務也更為熟稔,在競選期間就一直是川普的重要幕僚之一。他接任財政部長後就建議川普關稅不要一刀砍,而是要分國家、分產業、分階段的實施,美國才會有更多的談判籌碼。川普與貝森特都多次提到,關稅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要逼各國上談判桌,以達成美國想要的結果。例如對加拿大、墨西哥2國之所以會再次祭出重稅,就是要求2國加強毒品與非法移民的稽查。

川普喊出「對等關稅」,就川普的解釋是:「各國向美國收取多少(關稅),我們都會向他們收取多少」,簡單來說就是公平貿易。美國衡量的標準主要是「關稅稅率是否對等」及「貿易逆差」2大項目,於是就產生了可能被課稅國的名單。這其中又分為3級:第1級紅區,也就是最高優先目標,主要是中國、印度2國;第2級黃區,以高貿易順差國為主,包含台灣在內以及歐盟、泰國、越南都被點名;第3級則是日本與馬來西亞。

大家要知道,所謂課進口關稅,其實是進口商要支付。但進口商自然不會自行吸收,勢必一方面轉嫁給消費者,另一方面則會要求出口商降價。不論結果如何,都將會是3輸(美國進口商、消費者及出口商)的局面,贏家則是美國政府賺到了稅收,以及美國國內廠商提高了競爭力!

雖然最後的關稅方案尚未出爐,但各機構一面倒地都認為美國經濟將因此下降,通膨將因此提升,大家所期待的降息可能就會大幅延後了!例如波士頓聯邦準備銀行估算美國通膨將因此增加0.8%;摩根士丹利估算通膨將增加0.3%~0.6%,GDP成長率將下降0.7%~1.1%,今年預估美國GDP成長率將可能降至1.2%~1.6%(去年是2.8%);安永(Ernst&Young)會計師事務所認為通膨將上升0.4%,GDP下降1.5%,明年再降2.1%;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評估,高關稅政策接下來4年恐對美國經濟造成約2,000億美元的損失,一般美國家庭每年得額外支出2,600美元。

台積電的美國政策 決定台灣是否在劫難逃

就台灣而言,台美關稅稅差僅0.9個百分點(台灣對美國進口商品平均課稅1.6%,美國對台灣課0.7%,詳見圖1),還低於美國整體關稅2.2%的加權平均值,較大問題還是在於台灣是美國第5大的貿易逆差國,去年貿易逆差達到739億美元,對比2017年川普第1任期時,成長幅度高達3.6倍,更是美國前5大貿易逆差國中成長幅度最大的(詳見表1)!

其中關鍵自然是川普多次提到的,台灣半導體賺了美國太多錢,因此川普多次揚言要對台灣半導體加稅100%。看來台灣是「在劫難逃」!至於川普政府會對台灣如何課稅?如果真是「對等關稅」,問題還小一些些,但顯然不會是一致性稅率,尤其前述的半導體產業,即便不是真的被課100%,但高過其他產業稅率將無可避免。不過這還會有變數,關鍵在於台積電的美國政策。

關於台積電的傳言不斷,包括擴大對美投資、要求先進製程與先進封裝廠都將赴美設廠,乃至於購併、入股英特爾(Intel),或與英特爾合資成立新公司等等,都將影響川普政府對台灣的課稅稅率。若單純只是課稅,其實對台積電的傷害算是最小的,因為台積電有能力轉嫁給客戶,但對台灣其他業者那就苦了,尤其對成熟製程業者勢必是重傷害。也不單成熟製程的半導體業者,舉凡缺乏高轉嫁能力的業者,都會是這波關稅戰的受害者,其中自然就屬傳產業者勢必是「海嘯第一排」!除非這些業者已經有在美國或其他安全名單內國家設廠,才能逃過一劫,甚至反而因此得利。

市場近期上下震盪 留意標的關稅轉嫁能力

對投資人而言,在一切底定前(目前關鍵時間就是4月2日),這段期間內市場波動勢必隨著各種消息而上下震盪,投資人最好盡可能短進短出。操作標的則優先考慮在美國有廠的業者,相對可以趨吉避凶。此外,品牌廠商勢必會比代工廠商受傷更重一些,代工廠商當然也要視其轉嫁能力,像國內的「電子六哥」——鴻海(2317)、和碩(4938)、廣達(2382)、緯創(3231)、仁寶(2324)、英業達(2356),投資人其實都不需太過擔心。

就大方向來說,「美國優先」自然是不用多說了。此外,在石破茂的努力之下,日本也大概「免疫」了,加上今年7月參議院議員將改選,日股、日圓都有機會看升。得利於俄烏戰爭露出曙光,歐股今年以來上漲不少,但這只能算是補漲行情,畢竟歐洲基本面還是不好,加上川普也一再點名歐盟將被加稅,投資人還是小心為上。(本文作者為南臺科技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助理教授)

延伸閱讀
晶片關稅說法兜不攏,怎麼解讀?艾蜜莉:政策需空間操作,別被新聞牽著走
關稅危機尚未解除!川普放話:將針對半導體、電子產品實施關稅

查看原始文章

更多理財相關文章

01

產品遭美國海關暫扣! 巨大發緊急聲明:影響營收約4%~5%

中廣新聞網
02

快訊/經濟部證實自行車龍頭巨大公司涉不當勞動 即日起遭美國暫時禁止進口

太報
03

南非更名並降等台灣駐處 經濟部「回敬」晶片出口管制

商傳媒
04

捲入「台版馬多夫」保盛豐詐騙案 華南永昌投信累虧逾資本額1/2 

太報
05

0050持續霸榜、穩坐ETF存股王!00878、00919…高股息ETF的存股信心消失中?

Smart智富月刊
06

台股新高26307點、台積電1340元還能上車?他公式拆解:2330有400元空間、指數推升力3千點

今周刊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