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談傳產:有些中小企業固然是隱形冠軍,但也有部分產業非常辛苦
台灣銷美出口產品面臨「20%+N」對等關稅,包括工具機、模具、塑膠製品、水五金等皆成為重災區。總統賴清德近日接受《自由時報》專訪時表示,將協助受美國對等關稅衝擊影響的中小微企業;也協助中小微企業針對人工智慧、數位化、淨零等面向進行升級轉型;另外,協助工具機、螺絲產業尋找通路,除了透過外貿協會外,也透過成立主權基金,投資或購買國際通路,確保台灣的傳產商品能在國際上行銷。
關稅談判等最後總合會議,盼盡速完成、且不疊加關稅
今年4月,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實施對等關稅政策,為全球各國投下震撼彈,經過台美雙方多次會晤、暫緩期限屆期,白宮在7月底揭曉對台關稅「原稅率+20%」,總統賴清德曾強調,20%稅率仍是「暫時性關稅」,他透露,台美談判進展目前技術性協議、磋商皆已完成,正等待最後的總合性會議,期盼能夠盡速完成,同時爭取不疊加關稅。
但美國一紙關稅行政命令,也讓台灣傳統產業面臨很大的衝擊。包括總統賴清德、行政院卓榮泰、以及甫上任的經濟部長龔明鑫隨即展開產業傾聽之旅,了解產業需求、提供產業協助。
總統賴清德指出,自4月2日川普宣布對等關稅後,行政院立即在4月4日就提出880億元照顧方案,後來經過20幾場的產業座談後提高至930億元,目前相關法案已在立法院三讀通過,待後續預算審查完成,很快就可以實施,協助受美國對等關稅衝擊影響的中小微企業度過難關。
未來經濟發展協助傳產合併提高競爭力、透過主權基金找通路
針對未來經濟發展的重點,賴清德也說,中小微企業往往在全球化的競爭時代下,尤其在人工智慧、淨零轉型、數位化面向,轉型速度不如大型企業,因此行政院在近幾年來每年都編列100多億元,協助中小微企業進行數位化、淨零升級轉型,讓他們的產品可以行銷全世界。
除此之外,賴清德也表示,有些中小企業固然是隱形冠軍,但也有部分產業非常辛苦,「這些我們要跑特別提供協助」,舉例來說,像是中部的工具機業、南部的螺絲業,很多企業缺乏二代接班人,規模小、競爭力不足,因此他們也希望政府協助合併,目前行政院已通過法案,合併後可以免繳證交稅,協助企業由小變中、由中變大,更具有競爭力。
另外,不論是工具機或螺絲產業普遍都缺少通路,因過去是由經銷商直接下訂單業者,因此這部分政府要協助業者「找通路」,除了透過外貿協會參與國際展覽之外,他先前也拋出,台灣成立主權基金的構想,其中一個做法就是,在國際上購買或投資通路,確保台灣的傳統產業商品能在國際上行銷,這是未來經濟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