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航123空難釀520死 事發40年肇事主因仍未解
【施養正/綜合報導】1985年8月12日,一架從日本東京羽田機場飛往大阪的日航123號班機,在起飛後12分鐘後就傳出爆炸聲,之後在群馬縣一處山區墜毀,造成機上520人罹難,僅有4人倖存,是世界上單一客機失事罹難人數最多的意外。事後調查指出,飛機在事故7年前曾發生「機尾擦地事件」,疑似維修不當才再度釀禍。但真正肇事的核心問題,40年來卻未獲得解答。
日本TBS新聞報導,根據倖存者證詞,飛機從羽田機場起飛12分鐘後,就聽到機長大叫「有東西爆炸了」,隨後氧氣罩就落下,機艙變得一片白,耳朵相當不舒服;再抬頭一看,廁所的天花板已經崩塌。
調查初期,波音公司一度懷疑是恐怖炸彈攻擊,但後來釐清相關線索之後,排除這樣的可能性。在盤點飛機維修紀錄之後,調查小組發現事故班機在1978年的一次降落中,於大阪伊丹機場曾損傷到機尾;又因為波音維修人員,在連接接合板時,沒有依照正常模式連結,導致金屬疲勞因上萬次起降不斷累積,多年後讓123班機發生機艙爆炸減壓,高壓空氣衝進機尾,直接將垂直尾翼吹落,連帶扯斷了主要的液壓管線,整架飛機因此失控。
然而TBS指出,有關波音人員在1978年的維修中,為何沒有按照標準流程,事發40年後美方依然沒有說法,只用「當時的維修人員已經不在了」草草了事。而TBS找到當年的維修小組名冊,雖然多數已經離世,仍有一人願意受訪,不過對方堅稱當年的維修過程沒有失誤,明顯與客觀事證不符。
採訪小組認為,該員顯然並不清楚,1978年維修使用的接合板被動過手腳,更別提能找到幕後「加工」的人是誰。該員也說,他不知道這次的維修任務,因為日航123班機的空難被美方調查;並說,「如果有任何人當時發現接合板有問題,或許就能阻止悲劇發生,太令人難過了」。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