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鏟子超人爆「返鄉痠痛潮」? 物理治療師示警:合併7症狀當心橫紋肌溶解

潮健康

更新於 10月16日01:39 • 發布於 10月15日10:49

潮健康/林昱彣

鏟子超人爆「返鄉痠痛潮」? 這3大身體部位恐首當其衝

花蓮光復鄉在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災情過後,湧入被稱為「鏟子超人」的熱心志工,以及國軍支援賑災。不過,鏟子超人時而傳出有橫紋肌溶解連假返鄉後腰痠背痛等狀況。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許瀚文物理治療師受訪表示,鏟子超人們褪下雨鞋、重返日常生活後,卻發現渾身上下的痠痛感揮之不去,要注意不只是單純的肌肉疲勞而已,而可能是錯誤姿勢與過度施力引起急性運動傷害

針對這波「災後痠痛潮」,許瀚文物理治療師提醒,若痠痛感未能緩解,切勿過度依賴痠痛貼布或自行按摩,應尋求專業評估,避免急性發炎轉為慢性損傷。僅是看似簡單的鏟土動作,若長時間且重複進行,也可能對身體造成極大負擔,並容易引發以下三種運動傷害

1.網球肘(肱骨外上髁炎):反覆進行鏟土、搬運重物等需要強力抓握手腕上翹的動作,會過度使用前臂的伸腕肌群,導致手肘外側肌腱附著點發炎疼痛

2.急性下背痛:也就是俗稱的腰痛。許多民眾在鏟土時,習慣以「彎腰」而非「屈膝蹲下」的方式發力,導致所有壓力集中在腰椎,容易造成腰部肌肉拉傷等急性傷害。

3.足底筋膜炎:鏟子超人們著用的雨鞋鞋底普遍平坦且缺乏足弓支撐。若未穿著厚襪或使用鞋墊提供保護,長時間站立與行走,會讓足底筋膜承受過大壓力,引發足跟或足底的刺痛。

不只冰敷、拉筋用? 簡單3招緩解局部痠痛

若身為軍人或志工,在災區時出現痠痛感受,可以採取哪些緩解措施?許瀚文物理治療師表示,以手肘疼痛為例,若仍處於急性疼痛期,可先冰敷5至10分鐘;接著將患側手臂伸直,手掌朝向自己,用另一隻手將手掌輕輕往身體方向拉,直到感覺前臂外側肌肉有緊繃感,維持15秒並重複10至15次

至於下背疼痛者,可採「嬰兒式」伸展:四足跪在床上或瑜珈墊上,臀部慢慢往小腿方向坐,維持姿勢以放鬆背部與臀部肌群。若不便跪姿,也可坐在椅子上,將一腳腳踝放到對側大腿上(翹腳貌),並將身體前彎以伸展臀部與下背。足底不適者則可將網球按摩滾筒置於腳底,以站姿或坐姿方式,用身體的重量輕輕踩踏,針對特別緊繃或痠痛的點,可停留5至10秒做定點加壓。因足底神經較為敏感,力道需自行拿捏。另外,用手將腳板向上扳,亦可有效伸展足底筋膜。

救災後痠痛未緩解怎麼辦? 物理治療師揭最傷肌群行為

若居家伸展與放鬆後,特定部位的痠痛仍未見好轉,許瀚文物理治療師建議,第一步應是先尋求醫師的專業診斷。醫師會進行初步評估,釐清疼痛的根本原因,部分患者可能僅需透過口服藥物或痠痛貼布即可改善。若判斷有物理治療的需求,物理治療師會透過熱敷、電療等儀器治療介入,緩解深層的發炎與疼痛。

然而,儀器治療僅是輔助,治療的核心在於教導患者正確的姿勢、居家牽拉與肌力訓練方式。「復健不可能每天做,學會如何在家自主練習,才是根除問題、避免復發的關鍵!」

返回日常生活後,某些看似無害的習慣,卻可能讓災後累積的運動傷害雪上加霜。許瀚文物理治療師指出,現代人最常見的通病「久坐」,便是腰部傷害惡化的主因之一。長時間維持坐姿,不僅會降低軀幹的活動度,更會對腰椎造成持續性的壓力負擔。建議每坐30分鐘至1小時,就應起身活動、伸展,避免腰部負擔過大

針對網球肘問題,則需特別注意「重複性的手腕動作」。無論是需要強力抓握,或是反覆翹起手腕的工作,都會對前臂伸展肌群造成持續性刺激。若工作時無法避免這類動作,應安排固定時間休息,並搭配伸展運動以降低肌腱負擔。至於足底痠痛方面,許瀚文物理治療師則建議,返家後應換穿具有良好足弓支撐的鞋款,以提供足底適當的保護

勞動後尿液呈茶色、全身疲憊?當心致命「橫紋肌溶解」找上身

對於平時缺乏運動習慣,卻在短時間內投入大量體力勞動的民眾,許瀚文物理治療師特別叮囑,務必當心「橫紋肌溶解症」的風險。當肌肉因過度使用而大量損傷時,肌細胞內的物質會釋放到血液中,若未及時補充水分,可能造成腎臟損傷。最典型的徵兆即為「尿液呈現深褐色或茶色」。若合併有全身極度疲憊、特定部位肌肉劇痛等症狀,務必立即就醫。

也提醒所有投入救災的民眾志工,上工前務必先評估自身體能狀況,並進行全身性的動態伸展,讓身體充分熱機,以應對後續的高強度勞動!」在勞動過程中,應每隔一段時間就進行休息,避免一次性地過度透支體力。最重要的是,在炎熱天氣下,必須隨時補充水分與電解質,是預防橫紋肌溶解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最後,許瀚文物理治療師呼籲「鏟子超人」,在古道熱腸、濟世救人的同時,也要時刻傾聽身體的聲音;若痠痛在初步緩解後仍未改善,應儘速就醫,由醫師評估是否需轉介物理治療。透過熱敷、電療等儀器治療,搭配個人化的運動指導,才能確保返鄉後身體能健康、完整地回歸正軌。

延伸閱讀:

太能忍痛讓傷口更難好!「慢性疼痛」該看哪科治療? 醫揭5大增生療法選擇

運動、久坐都會導致肌肉痠痛? 除了貼痠痛貼布,還可以做8件事緩解

健康指南:守護心血管健康

保護心臟健康,降低死亡風險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01

超愛吃「1食物」!表妹婿20幾歲罹大腸癌 譚敦慈:絕對不吃

鏡報
02

莊人祥59歲罹胃癌!醫揭早期無症狀 「4大地雷食物」曝光

三立新聞網
03

吃個炒飯竟進ICU!專家點名5大「不能放隔夜」食物:這種細菌加熱也殺不死

鏡報
04

男子「尿尿分岔」慌了 醫:40歲以上注意!有癌變可能

鏡報
05

不用日行萬步!各大科學研究發現走路「這步數」就能燃脂、降血糖

健康2.0
06

23歲女孤獨死1年「遺體如木乃伊」 向AI求救訊息令人鼻酸

中天電視台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