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金控非合意併購門檻? 彭金隆:徵詢意見後討論
(中央社記者郭建伸台北31日電)外界關注金控法修法刪除非合意併購門檻是否可能調整。金管會主委彭金隆今天在立法院表示,下午將與金控公司開會,關於取得被投資事業董事會未反對的決議,這一項實務上較困難,徵詢意見後會再討論。
金管會6月預告修正金融控股公司投資管理辦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明定金控若採公開收購方式,應以現金為對價,首次投資比率從現行10%提高至25%,並刪除非合意併購一定條件,法規將預告60天。媒體報導,金管會今天下午將邀集14家金控公司高層舉行閉門會議,討論金控法修法。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今天審查國民黨立委牛煦庭等人所提金融機構合併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國民黨立委李彥秀質詢時問,金管會下午與金控業者閉門會議是否由彭金隆親自主持。
彭金隆表示,很多公聽會他若能主持就親自主持,下午會議他將親自主持;金管會曾諮詢專家學者,要回歸金控法精神,金控公司不可以做財務性投資,因此投資就要到25%,這是金控法的控制性持股規定。
至於25%股權收購是否全現金,彭金隆表示,全現金是為了讓金控法第26條與第36條有明確區隔,因為這兩種情況的公司治理完全不同,當時制定條文時就明定「應採公開收購方式一次購足」,本意就是用現金。
談及外界關注的敵意併購門檻,彭金隆解釋,金管會並沒有取消,只是回歸到金控法精神,但取得被投資事業董事會未反對的決議,這一項實務上比較困難,這點金管會徵詢意見後會再討論。
彭金隆表示,金管會成立後有60個整併案,但大部分都是依據金控法第18條、第26條兩個條文,2018年後沒有一家是透過公開收購完成整併。
李彥秀指出,金融圈擔憂,金管會若關掉敵意併購的大門,未來若金融機構經營不善、公司治理不佳,甚至是有低持股大股東,未來可能就高枕無憂,因為併購需要董事會同意,就不必擔心遭市場派狙擊,公司派將穩如泰山。
彭金隆表示,過去教科書常用「禿鷹理論」論述公開收購的好處,但這是指沒有高度監理的行業;金融業者若真的經營不善,自然有一套金融監理的處理機制,不需要透過股權收購。
談及金融整併,彭金隆表示,金融整併重點是要產生綜效與經濟效益,不是要「為大而大」,假設收購方沒有十足把握與說明,萬一不成功將導致市場紛擾。(編輯:張均懋)1140731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