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生活

【通識e學101】臺大醫院團隊深耕30年 點亮生命終點的溫暖

鏡新聞

更新於 1小時前 • 發布於 1小時前 • 鏡新聞

臺灣已邁入超高齡社會,生老病死是全民必須面對的議題。如何在生命終點活得有尊嚴、走得有品質,成為當代醫護與社會共同的智慧考驗。自2000年通過《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以及2016年《病人自主權利法》施行,臺灣在安寧緩和醫療領域走在世界前端,更在國際評比中名列前茅。臺大醫院團隊深耕安寧緩和醫療30載,透過全人照護、居家安寧及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等多面向服務,致力推廣善生善終的理念,讓生命終點不再是孤獨與絕望,而是充滿愛與自主的溫暖告別。

臺灣安寧緩和之路:從無到有的30年歷程

臺灣安寧緩和醫療的發展,是一段充滿挑戰與突破的旅程。前臺大醫院副院長陳榮基教授回溯這段歷史,1994年,他受馬偕醫院董事會邀請赴日本參訪安寧緩和醫療機構,深受感動。回國後,於1995年暨馬偕醫院以及耕莘醫院之後,在臺大醫院成立緩和醫療病房,隨後也協助臺北榮總及花蓮慈濟醫院開辦安寧緩和病房。臺大醫院的領頭作用,促使臺灣安寧病房逐漸增加。

衛福部長邱泰源回憶其在日本攻讀研究所時,發現日本同學對安寧照護非常熟悉,顯示當地醫療體系與社會的高度接受度。他觀察到日本的安寧照護模式,是盡力追求「生死兩相安」的照顧,讓病患活著的每一天都能盡量過著正常生活,與家人多互動,這在當時的臺灣醫院是比較少見的。回到臺灣便投入安寧緩和醫療的第一現場。

安寧緩和病房裡的全人照護實踐

臺大醫院家庭醫學部緩和醫療病房主任姚建安指出,醫師的職責是治癒病人,但當疾病無法治癒時,如何讓病人保有最佳生活品質便成為首要目標。安寧團隊致力於症狀控制,尤其是止痛,並將藥物副作用降到最低,讓病人能夠活動,不因症狀而產生結束生命的念頭。

臺大醫院緩和醫療病房護理長許美柔強調,安寧病房是「積極求生」的地方,護理師是病人與醫師的溝通橋樑,幾乎全程在病人和家屬身邊。護理師極度重視症狀照顧,例如使用嗎啡、鎮靜藥物來緩解疼痛和呼吸困難,同時也耐心傾聽、同理溝通,並協助家屬尋找社會資源。她堅信,每一個生命都值得努力。

臺大醫院緩和醫療團隊當中不可或缺的還有社工師,社工師何家鳳的核心工作之一,是協助面臨至親離世的家屬梳理情緒,透過篩選表辨識高風險個案,並提供生命經驗整理與回顧,幫助他們重新找回力量,面對困境。

臺大醫院家庭醫學部教授陳慶餘指出,臨床法師作為安寧團隊的核心成員,其目的是推動生命的靈性教育,協助病人找到「回家的路」,這在不同信仰中各有詮釋,如儒家的「生活的家與祖先的家」、道家的「自然的家或天上的家」、佛家的「西方淨土阿彌陀佛的世界」或「乘願再來」、以及西方的「回到上帝的懷抱」。臨床宗教師的參與也能提升團隊士氣,因為醫護人員面對死亡同樣會有悲傷反應,需要靈性支持.

臺大醫院金山分院蔡兆勳院長則強調,面對死亡是困難的,即使病人離開,家屬仍會遇到巨大問題。因此,悲傷撫慰照護至關重要,醫病關係不應因病人離世而結束。醫療照護應該是全貌的,涵蓋身體、心理、社會、靈性等層面,才能真正幫助一個人 。

居家安寧的日常風景:在熟悉的窗景裡告別

臺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施至遠表示,許多民眾內心渴望在家善終,卻擔心回家後狀況難以控制,求助無門。居家安寧服務正是為了解決這些擔憂,讓病友和家屬都能安心 。

居家安寧團隊通常由護理師一到兩週探訪一次,醫師約兩到四週一次。他們會評估病人身體症狀、用藥狀況,並關心照顧者的壓力與問題。緊急狀況時,白天可直接聯繫護理師手機,晚間則有值班醫師接聽,給予病人最適切的照顧。

音樂的影響力也在安寧緩和照護中體現。臺大醫院家庭醫學部緩和醫療科主任彭仁奎將自己的興趣結合照護,帶著鍵盤樂器到病房,透過音樂及其他素材,敞開病人的心扉、人生觀或最想念的生活,幫助病人在生命末期,維持其原有的樣貌。

臺灣目前安寧照護模式多元,包括住院安寧(處理急性問題)、居家安寧(穩定病人居家照護)、安寧共照(病人留原病房由安寧團隊訪視),以及安寧緩和門診(功能良好者可直接門診討論病情),這四種模式皆可互通 。

預立照護計畫:為生命做選擇,善終的真諦

面對生命的最後一程,提早準備至關重要。「預立醫療照護諮商」旨在病人意識清楚、能清楚表達意願時,與團隊討論,真正達成個人想要的緩和醫療照護及善終。他指出,許多病人在疾病末期已過於衰弱,無法表達自身意願。因此,在意識清楚、身體健康時進行討論最為適合 。

黃獻樑醫師提醒,「預立醫療照護諮商」不是放棄醫療。啟動預立醫療決定需具備特定臨床條件,例如經兩位專科醫師診斷為不可治癒、近期內進展至死亡已不可避免的末期病人,且需經緩和醫療團隊兩次照會確認並擬定緩和醫療照護計畫。這表示,即使不接受維持生命治療、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病人若有任何不適(如疼痛、喘、發燒),仍會獲得妥善的緩和照護計畫,以真正達成善終 。

立即加入鏡新聞LINE官方帳號,隨時掌握熱門話題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

生活話題:資源回收撇步

更多生活相關文章

01

「小鋼炮」楊柳登陸機會大增!恐發海陸警 各地暴風侵襲機率曝

三立新聞網
02

肝炎變肝癌闖診間施暴 台大醫院發聲:B肝服藥治療「非高枕無憂」

聯合新聞網
03

千萬別亂丟!2種保溫瓶不能回收 丟錯恐噴6千元

鏡週刊
04

「楊柳」各國預測路徑曝光!漸增強挑戰中颱 北台灣首當其衝

自由電子報
05

獨家/全台機車1466萬台密度高 坐墊修補年產值破5億

EBC 東森新聞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查看更多

留言 0

沒有留言。

最新消息

颱風「楊柳」路徑南修 侵台機率提高

台灣好新聞

音樂,是值得為它遠行的理由:The One異數風格旅行社發表2026十大全新音樂行旅

191ART藝文報報

身高成硬傷!留美博士苦尋伴侶多年無果 因1善舉抱得美人歸

桃園電子報

只顧夕陽無限好 男闖彰化海灘拍照半身陷軟泥

華視新聞
影音

只顧夕陽無限好 男闖彰化海灘拍照半身陷軟泥

華視影音

夏天香蕉易招果蠅 專家曝原因:買回家要先洗外皮

CTWANT

四聯境普濟殿王巡醮 舉行送王儀式燒王船

中華日報

打造寵物友善樂園!讓毛小孩放電去

信傳媒

靜心湖辦防溺演練 竹市消防局強化水域救援

台灣好新聞

楊柳颱風最新路徑再南偏!「恐花蓮登陸」貫穿台灣 最快週二海陸警齊發

三立新聞網

曝楊柳颱風路徑「關鍵期」 氣象署:最快週二海陸警齊發

民視新聞網

南投山谷迴響音樂節+青年市集 從白晝嗨唱到黑夜

台灣好新聞

盧秀燕率團訪問澳洲 布里斯本僑宴爆場 僑民喊搬回台中

中華日報

楊柳颱風侵台機率增 這天恐穿越北台灣上空

桃園電子報

第二屆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 張善政:打造全齡健康樂活幸福城市

台灣好新聞

比汗臭味更可怕!她曝夏天「這味」聞到頭痛 全場點頭:快吐了

TVBS

楊柳「直穿北台灣」恐長胖成中颱?全台「侵襲率」曝光

民視新聞網

土庫親水節 打造8座遊水池

台灣好新聞

翁章梁會勘縣道159甲線易崩路段 擬分期整治提升抗災能力

台灣好新聞

夏日惡夢不是汗味! 她最怕「1味道濃到臭」 聞久更是頭痛想吐

EBC 東森新聞

「楊柳」預計今晚轉中颱 朝台灣狂飆恐從這地登陸

EBC 東森新聞

桃園慈文國小推綠色課程 探索能源實作風力小屋

中央通訊社

楊柳颱風直衝北台灣! 氣象專家曝「這2天最接近」:將有強風豪雨

CTWANT

嘉市「銀養好食光」登高齡健康博覽會 打造友善銀髮餐多贏模式

台灣好新聞

各國最新路徑曝!氣象署南修變「穿心颱」 美日預測恐成「西北颱」

自由電子報

嘉市府日本關西展開文化科技交流 拓展國際視野

台灣好新聞

老鼠嚴重騷擾這國首都 議會想派「雪貂」解決問題

CTWANT

環境部淨零講師開徵 盼將教室延伸至日常

中央通訊社

蟑螂沒殺死別丟馬桶沖掉 日專家揭小強超強生命力!示警:恐組軍復仇

鏡週刊

新北新莊化成路驚現「天坑」! 疑污水管破裂沖刷地基

民視新聞網

楊柳撲台機率大增!日氣象廳曝預測路徑:「暴風警戒線」幾乎蓋全台

三立新聞網

台南孤身男因丹娜絲颱風害失住所…志工搶修時笑了「知自己沒被遺忘」

三立新聞網

楊柳颱風路徑再南修! 氣象專家:恐「從這2縣市登陸」直撲北台灣

中廣新聞網

有車禍!男竟站國道路中交管 險遭後方來車撞飛

EBC 東森新聞

手機天氣APP常「報不準」 氣象署點出關鍵

EBC 東森新聞

貓頭鷹兒童劇團8/16恆春社福館:石獅爺爺的故事

勁報

情侶吵架!男竟在慢車道下跪道歉 用路人傻眼

EBC 東森新聞

「鬼門開」晚一個月會更餓、更兇?命理師示警:這生肖要小心

太報

讓文學浪潮在舊城迴響 潮返書店連結讀者的溫柔實驗

信傳媒

好美!花蓮赤科山、六十石山金針花盛開 遊客:很像來到小瑞士

民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