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部揪台鐵邊坡預警失靈!系統異常1年逾4萬次 台鐵回應了
強降雨頻繁,軌道邊坡維管及異常預警成重要工作,台鐵公司董事長鄭光遠也喊話要將安全文化「轉被動為主動」。審計部針對台鐵邊坡風險管理揪出6項缺失,如預警系統常發生異常,1年逾4萬次、預警AI學習期間落石侵軌未告警、部分工務段未落實定期巡查等,行車安全存潛在風險。台鐵表示,將秉持安全至上、務實精進原則,推動各災防作業及強化預告警系統及機制。
0403花蓮大地震後地質不穩,加上短延時強降雨頻繁,鐵道邊坡穩定、風險預防及管理成行車安全重點,台鐵為避免邊坡落石、土石滑落,造成軌道掩埋或路基流失等情形,2015至2022年推動邊坡滑動及土石流及強風預警系統計畫、邊坡全生命周期維護管理等專案,公司化後持續推動2024至2028年五年安全提升方案。
台鐵全線原有26處落石告警系統,去年至今年6月專案增設38處車輛入侵阻隔設施,其中15處含告警設備,受地震衝擊的宜花東沿線就有增設8處防護阻隔及電閘式告警設備。
審計部指出,台鐵辦理預警系統的統包工程,預算執行情形欠佳,建置預警系統無法如期完成,且異常狀況頻繁,2023年9月至2024年9月發生逾4.4萬次異常,原因以反光和雜草占大宗,難發揮預警功能,且路線中有41處路段行經土石流潛勢溪流影響範圍,預警系統僅能辨識一定尺寸及停留時間以上的落石等異物,難提供土石流或強風預警。
另外,預警系統AI在學習期間,發生落石侵軌事件,系統應告警卻未告警,未依規定通報行控中心及製作通報紀錄,潛存影響行車安全風險。
台鐵2020年頒布「鐵路邊坡養護手冊」,辦理邊坡巡查、 監測、維護管理作業及補強改善工程等。審計部發現,部分工務段未依手冊,按照邊坡災害潛感因子高中低3級頻率,沒落實定期巡查,且系統未供廠商上傳巡檢資料,無法確保保監測數據正確性,也沒依委外評估的改善建議,積極辦理邊坡補強及巡查。
審計部提到,現行鐵路邊坡維管未充分考量路權外水因素及土地利用變化,未針對邊坡檢查發現設施異狀的通報與處置程序,應研議納入養護手冊落實執行。此外,台鐵已導入無人機協助巡查邊坡,但針對崩塌潛勢較高的優先關注邊坡,未應用新興量測技術了解分析邊坡長期變化,提供災害預警。
台鐵公司回應,鐵路邊坡外物入侵告警系統是以強化風險防控、確保行車安全為核心目標,初期建置過程配合現地條件限制與設備整合,執行時程與預算動支略有調整差異,相關作業已持續滾動檢討並強化執行效能。
台鐵公司說明,該系統主要針對落石與異物入侵進行即時影像偵測,強風、地震等屬不同災種,另由專責機制執行預警,功能分工明確,無重疊或缺失情形。另關於「未告警」狀況,屬AI學習校調階段正常情形,台鐵強調系統運行期間並無發生任何應告警未告警事件。
台鐵公司邊坡管理系統已建置完成,正進行資料上傳與功能測試,因應規範修訂同步調整系統內容,導致驗收時程略有順延,後續將依合約完成驗收並落實應用。此外,台鐵也持續推動邊坡科技觀測,導入無人機、InSAR干涉合成孔徑雷達、LiDAR光學雷達感測等技術,強化對潛在風險邊坡長期觀測與預警能力。
台鐵公司強調,將持續秉持「安全至上、務實精進」原則,穩健推動各項災防作業及強化預告警系統與機制,確保鐵路營運安全。
針對安全面,鄭光遠6月上任後展望中也提及,致力建立安全第一的組織文化與作業習慣,轉變傳統被動、反應式作法為主動、預防與風險導向的管理機制,將研擬更多激勵與制度性措施,深化安全改革, 提升SMS運作效能,達成「零工安事故、零重大行車事故」願景。
留言 0